如今,隨著女性教育水平的極大提升,再加之社會發展為女性的生育自由提供了些許可能,很多女性開始思考生育的代價,生育究竟帶來了什麼?
生育會永久性改變女性的骨骼,也就是說繁衍後代留下的證據其實是永久刻在母親的身體中的。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基於一項對靈長類動物的研究發現,生育對女性骨骼的改變是持續且永久的。與未曾生育過的女性相比,生育過子女的女性,其體內鈣、鎂和磷的濃度顯著降低,這些重要元素的濃度變化與分娩和哺乳行為有關。這項研究結果以“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primary lamellar bone differs between parous and nulliparous rhesus macaque females”為題,發表在Plos one上。
對人類和齧齒動物的研究表明,一些適應措施,比如通過減少腎髒排泄和增加骨骼吸收,可以滿足孕婦肚中胎兒對鈣和磷的需求,妊娠末期,孕婦血清中鈣和磷的濃度顯著降低。為了證實類似於生育這樣的生命周期時間究竟如何影響女性的骨骼成分,研究人員分析了初級板層骨,這種骨骼類型由於會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並留下相應的生物標誌物,因此是研究人員監測人體生命周期變化的理想參照物。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了波多黎各薩巴納·塞卡野外站因自然原因死亡的靈長類動物——恒河猴作為研究對象,檢測了其股骨或大腿骨中板層骨的生長速度,並且使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和能量色散X射線分析來測量七隻恒河猴股骨中鈣、磷、氧、鎂、鈉等元素的濃度。同時,研究人員還根據獸醫對這些靈長類動物生命周期事件的記錄,對骨骼成分變化與相應的生命周期事件進行精準匹配。
鑒於骨骼參與繁殖的代謝需求,研究人員預測已育女性的骨骼元素組成與未育女性顯著不同、懷孕及哺乳期間形成的骨骼組織中的磷和鈣濃度較低、母乳喂養期間形成的骨骼組織中鎂的濃度將低於斷奶完成後的骨骼組織中鎂的濃度。
經過對靈長類動物的骨骼進行元素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已生育女性體內的元素組成與未生育女性存在顯著差異,已生育女性的整體鈣濃度較低,並且隨著骨吸收的增加,這些女性在生育事件中形成的骨骼中的鈣濃度降低更為顯著。但相反,這些女性體內的氧元素濃度並未發生變化。這一結果,與記錄發育中胎兒和嬰兒對礦物質需求的生理反應的文獻保持一致。
此外,已生育女性喂養子代期間,其骨骼中鎂濃度顯著降低,與骨骼中鈣、磷濃度變化的不同之處在於,鎂從母體內的轉移延遲到了胎兒出生之後。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通過對靈長類動物骨骼的元素進行分析,並將元素濃度變化與生命周期事件相對應,最終得出了“與未育女性相比,已生育女性體內骨骼中含有的元素鈣、磷、鎂濃度顯著下降,而這一變化與母體的分娩及哺乳行為相關”這一重要結論。
對此,研究人員Paola Cerrito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證實了生育對女性機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進一步表明骨骼不是一個恒定的靜態器官,而是一個會隨著生命周期事件而不斷發生變化的動態組織。”
母親的偉大是與生俱來的,為了孕育和喂養新生命,母體中的重要元素都要發生一定轉移,這一宿命從新生命孕育伊始將一直持續。孕育的證明、繁衍的證據,永久地鐫刻在了母親“生命的骨頭”上,像永生花一般永不凋零。
原始出處:
Cerrito P, Hu B, Goldstein JZ, et al.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primary lamellar bone differs between parous and nulliparous rhesus macaque females. PLoS One. 2022 Nov 1;17(11):e0276866. doi: 10.1371/journal.pone.0276866. PMID: 36318529; PMCID: PMC962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