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中醫藥對婦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婦科疾病的治療有其獨特優勢。近日,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針對中醫藥治療不孕症、更年期綜合征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優勢與特色接受了全科學苑專訪。
中醫婦科曆史源遠流長,尤其針對婦科複雜疾病的治療,中醫藥具有獨特的理論體係及臨床療效。婦科疾病是從整體出發,以辨證觀與整體觀為指導,通過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結合現代先進技術,製定個性化、精準化的治療方案,使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施治。
中醫認為,“求子之道、首先調經”,不孕症的治療以調經為主,臨床可配合月經周期進行辨證治療。
中醫藥可以從促排卵、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改善盆腔微環境等多方麵對不孕症進行治療,在月經期使用調經通經之法,在月經中期使用補益肝腎之法,平時調整機體的氣血之法。治療方法包括口服用藥、外用藥、針灸、理療等多種方法。不同治療方法可以適合不同人群,也給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便利。
數據統計,中國目前有1.6億更年期女性,數量居於世界首位。
更年期是女性不可逾越的正常生理周期,更年期綜合征是女性多發病,病程較長,治療複雜。趙瑞華教授介紹,女性在40歲以後,卵巢功能會進入急劇減退過程,隨著卵巢功能的減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身體會伴隨出現一係列症狀。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激素替代治療,需要結合患者年齡、病史,針對每一位患者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通過調理可有效緩解更年期症狀。中醫藥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緩解症狀、改善體質、提高生活質量、讓患者平穩度過更年期。根據每個人的體質進行中醫辨證論治,中醫認為更年期綜合征主要與腎虛有關,臨床常見有腎陰虛證、腎陽虛證以及腎陰陽兩虛證等,所以要補腎。但疏肝也是治療不可忽視的環節,女性承受工作和家庭雙重壓力,往往會有肝鬱的現象。此外,中醫治療技術應用如耳穴壓丸、針灸等對改善更年期症狀都有很好的療效。現代研究認為,中醫藥可通過多係統、多靶點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和內分泌功能,進而改善伴隨症狀,且患者易接受。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臨床表現多樣、治療困難、需要個體化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並且,隨著患者年齡、病情、生育需求等變化,治療方案也需要相應調整。
中醫將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周期性出血稱為“離經之血”,《血證論》上將離經之血解釋為“瘀血”。血瘀是貫穿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發展的中心環節,也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基本的病理基礎。趙瑞華教授介紹,中醫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是辨病與辨證結合,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抑製複發、控製或縮減包塊,促進生育。中醫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大的優勢是對卵巢功能無抑製作用,對於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配合中藥周期療法調經助孕。
據統計,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合並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並不孕的發病率為非子宮內膜異位症人群的20倍。目前,手術加輔助生殖技術已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的常規治療手段,但成功率低是麵臨的現狀。中醫藥倡導從鬱論治,強調防治關口前移。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合並不孕的患者,趙瑞華教授介紹,首先是辨證論治,根據不同辨證,選用不同中藥給予治療,如氣滯血瘀,以活血化瘀為主;寒凝血瘀,以溫經散寒化瘀為主。第二,要周期用藥,主要是排卵前、排卵後用藥不同,排卵前主要是促進卵泡發育,提高子宮內膜容受性;排卵後主要是堅固黃體,提高胚胎著床。也可以分卵泡期、排卵期、黃體期、月經期治療。第三,臨床上可以輔以中藥外用(保留灌腸、藥渣外敷等)、針灸等治療手段。第四,注意患者心理疏導,強調中醫的情誌治療。
結語
中醫治療婦科疾病具有獨特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整體觀、辨證觀為指導,結合現代診斷技術,進行辨證治療,是成功治療婦科疾病的關鍵。中醫強調通過補腎、養肝、調理氣血、活血化瘀等治療方法,全麵調節髒腑功能,使氣血暢通,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