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育觀念的變化,近些年生育年齡是人們愈發關注的問題。這種社會趨勢加之輔助生殖技術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在35歲以後進行第1次妊娠。
美國1990-2010年間,45歲及以上孕婦的分娩量及嬰兒的出生率均在逐步增長。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病理妊娠增加,導致高齡孕產婦(年齡>35歲)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顯著增高。因此,密切關注高齡初產婦的妊娠結局對降低母兒並發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對初產婦母兒結局的回顧性分析,探討高齡對初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旨在為今後的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2010-2013年於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科分娩的單胎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排除經產婦、多胎妊娠以及陰道助產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排除年齡<20歲的初產婦以及行體外受精(IVF)妊娠的高齡初產婦,共納入4821例初產婦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分組
根據初產婦年齡分為3組:20~34歲組(共3929例),>34~<40歲組(共775例)和≥40歲組(共117例)。以20~34歲組為對照組,比較其他兩組(高齡組)與其的差異。
1.2.2研究內容
(1)初產婦分娩方式。陰道分娩指除外陰道助產者(陰道助產包括產鉗助產和胎吸助產)。剖宮產指征:母體因素為妊娠合並症、產科並發症、骨盆異常、產程異常等者;胎兒因素為巨大兒、胎兒窘迫、胎位異常(胎兒臀位、橫位)、多胎妊娠、臍帶脫垂等因素;社會因素為因孕產婦要求而手術者。(2)初產婦妊娠期特有疾病比較,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產後出血。(3)初產婦胎盤與羊水量異常比較。(4)初產婦妊娠合並內科疾病比較。(5)初產婦胎兒異常情況比較。
1.2.3診斷標準
相關診斷標準參照人民衛生出版社第8版《婦產科學》。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010-2013年本院共收治22378例年齡>20歲分娩產婦,其中納入研究的初產婦4821例,約占21.54%(4821/22378)。在所有初產婦中,年齡20~34歲占81.50%(3929/4821),>34~<40歲占16.08%(775/4821),≥40歲占2.43%(117/4821),其中最大年齡為48歲。
2.1各組分娩方式比較
3組初產婦總剖宮產和陰道分娩率分別為58.14%(2803/4821)和41.86%(2018/4821),20~34歲、>34~<40歲以及≥40歲組剖宮產率分別為57.01%(2240/3929)、62.06%(481/775)、70.09%(82/117),其中高齡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高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各組初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見表1。
2.2.1初產婦妊娠期特有疾病比較
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總發生率為4.40%(212/4821),其中妊娠期高血壓、輕度子癇前期、重度子癇前期和子癇的發生率分別為1.39%(67/4821)、0.41%(20/4821)、2.55%(123/4821)、0.04%(2/4821)。妊娠期糖尿病和產後出血的總發生率分別為4.40%(212/4821)、4.50%(217/4821)。妊娠期高血壓、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產後出血發生率在高齡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在≥40歲組顯著高於>34~<40歲組(P<0.05),其他指標在高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2胎盤與羊水量異常情況比較
初產婦胎盤異常和羊水量異常的總發生率分別為11.41%(550/4821)和6.91(333/4821)。其中前置胎盤發生率高齡組顯著高於對照組(P<0.05),高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3妊娠合並內科疾病比較
初產婦妊娠合並內科疾病中,發生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貧血10.31%(497/4821)、甲亢2.43%(117/4821)、心髒病2.14%(103/4821)、血小板減少0.89%(43/4821),3組間以上指標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各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3組胎兒生長受限、巨大兒、胎兒窘迫以及早產的總發生率分別為3.44%(166/4821)、2.57%(124/4821)、2.47%(119/4821)、11.70%(564/4821)。胎兒窘迫以及早產在高齡組顯著增高(P<0.05),高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其他兩組比較,胎兒生長受限在≥40歲組顯著增高(P<0.05),>34~<40歲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高齡初產婦與分娩方式
本研究中高齡初產婦剖宮產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高齡組顯著高於正常孕齡組,此增高趨勢與文獻報道相同。Vaughan等研究發現,愛爾蘭2000-2011年20~34歲、>34~<40歲、≥40歲組單胎初產婦剖宮產率逐漸增高,分別為23.8%、37.0%、54.4%。Klemetti等統計芬蘭2008年單胎初產婦在同樣年齡分組下剖宮產率為20%、35%、41%,亦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高。高齡產婦隨年齡的增加,子宮的收縮功能逐漸降低,子宮肌層動脈管壁肌層由於纖維化而增厚,子宮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且出現粥樣斑塊改變,宮頸組織彈性差,會陰延展性也降低,妊娠期和分娩期並發症增加。因此,本文高齡孕產婦剖宮產率高與妊娠合並症或並發症、胎兒因素以及產婦選擇有關。文獻報道,高齡婦女主動要求行剖宮產術的比例較正常年齡層高。本研究中除高齡組剖宮產率高,20~34歲組剖宮產率也較高,考慮與無指征的選擇性剖宮產較多有關。
3.2高齡初產婦與妊娠期合並症及並發症
本研究發現,妊娠期高血壓、重度子癇前期發生率在高齡組顯著增高。此結果與文獻報道相似,Vaughan等發現高齡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也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在20~34歲、>34~<40歲、≥40歲組發生率分別為10.7%、13.8%、14.1%。高齡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率的增高可能與血管內皮損傷隨年齡的增加呈進行性加重改變有關,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血管內皮源性舒張因子分泌減少,收縮因子產生增加,引起外周血管痙攣,子宮、胎盤缺血,誘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文獻報道高齡孕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是非高齡孕產婦的5倍,並且經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低於初產婦。因此,對於高齡初產婦要加強孕期監測,及時預防並診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防止病情發展危及母兒生命。
本研究>34~<40歲和≥40歲組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分別是20~34歲組的2.26和6.26倍,與文獻報道的高齡孕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增加相同。其差異與高齡產婦胰島分泌胰島素能力下降以及胰島素受體親和力逐漸減弱有關。另外,中年孕婦易發生肥胖,從而過度刺激胰島B細胞代償性分泌胰島素進而造成機體處於高胰島素血症狀態,導致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綜合作用下易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高齡孕產婦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嚴密監測血糖。
本文發現產後出血在高齡組顯著增高,並且有文獻報道高齡產婦產後出血的發生率是年輕產婦的5.5倍。考慮其原因主要為以下3方麵:第一,高齡初產婦精神緊張、產程體力消耗大,子宮肌纖維老化損傷,影響子宮收縮功能導致產後出血。其次,高齡初產婦常伴有宮腔手術史、感染等損傷子宮內膜,引起胎盤粘連、植入,導致產後出血。此外,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多胎妊娠、糖尿病、子宮肌瘤等均可導致產後出血。故應加強產前及產後監護,防止高齡初產婦嚴重產後出血的發生。
3.3高齡初產婦與胎兒異常
文獻報道,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小於孕齡兒在高齡組的發生率分別是正常孕齡組的1.41~1.55倍、1.57~1.61倍和1.34~1.66倍,本組資料顯示胎兒生長受限、胎兒窘迫以及早產發生率在高齡組顯著增高,與文獻報道相似。分析原因如下,其一,高齡孕婦合並症及並發症的發生率高,如重度子癇前期、前置胎盤大出血、妊娠期糖尿病等,常因子宮血管病變、病情不能耐受而發生胎兒窘迫、早產甚至胎死宮內。此外,高齡孕婦對妊娠期望值較高,心理負擔重,容易造成身心疲憊出現胎兒窘迫、早產等。同時,與正常孕齡婦女相比,高齡產婦由於胚胎質量或胎盤功能下降以及子宮內環境改變,胎兒各器官發育不成熟風險增加,因而易出現胎兒、新生兒異常。所以,加強高齡孕產婦圍生期保健和孕期宣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