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孕育和誕生的過程伴隨著風險。盡管在醫療技術的幫助下,過去幾十年裏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有了大幅度下降,但是仍有很多婦女和新生兒在分娩中遭遇不測。而原因往往與護理質量差有關。針對此問題,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出新版《安全出生檢查清單和執行指南》,旨在幫助醫務工作者更好地按照規範處理分娩問題。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億3000萬名嬰兒出生,估計其中有30萬孕產婦死亡,有260萬死胎,還有270萬新生兒在出生後二十八天內死亡。絕大部分這些死亡都發生在缺乏有經驗的助產人員的環境中。
“仍有太多婦女和兒童死於分娩,而原因卻是可以避免的,且往往與護理質量差有關,”世衛組織衛生係統和創新問題助理總幹事Marie-Paule Kieny博士說。“世衛組織的《安全出生檢查清單和執行指南》將幫助衛生保健人員在處理每例分娩時遵循基本護理標準。”
助產士在實現降低兒童死亡率和改善孕產婦健康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在運轉良好的衛生係統中,符合國際標準的訓練有素的助產士可以向婦女和新生兒提供大約90%的基本護理,可使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二。如果醫務人員嚴格按照造作規程進行操作,並在產前、產時、產後護理進行相關有效幹預可以極大預防並減少孕產婦、新生兒死亡和死產的發生。有研究顯示,截至2025年,每年高質量的產前、產時和產後幹預措施的高覆蓋率可避免71%的新生兒死亡、33%的死產和54%的孕產婦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的新版《安全出生檢查清單和執行指南》針對導致孕產婦和新生兒並發症與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產後出血、感染、難產、子癇前期,以及出生窒息。這份新的檢查清單綜合了已有的指南和建議,使其成為醫務工作者單一、實用的操作工具,以提高他們對最佳操作規程的遵守,對每例分娩做到熟練接生。
清單確認了助產人員正常工作流程中的四個停頓點。在這四個時間點,助產士人員可以稍作停頓,核對是否完全執行了這一階段的最佳操作。這四個時間點分別是:孕婦入院進入產房分娩前,即將產出(或剖宮產手術)前,嬰兒出生後一小時內,以及母親和嬰兒出院前。例如,在分娩前後進行充分溝通;在嬰兒出生後,助產人員需檢查產婦是否有異常出血、是否有感染、產婦是否已經開始哺乳、嬰兒與母親是否肌膚接觸;在出院之前,助產人員應當確認母親和嬰兒在分娩後已經在衛生設施中逗留至少24小時,母親的血壓正常且嬰兒喂養良好。
世衛組織已經就清單的實用性在非洲和亞洲國家開展了一些小型試點,目前在印度的一百多所醫院試用。
根據《2014年世界助產狀況報告》中的數據顯示,中國孕產婦死亡率2010年為十萬分之三十,比1990年降低了68.3%;嬰兒死亡率2010年為13.1‰,比1990年降低了60.2%。根據中國衛生計生委數據,2013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下降到每10萬人死亡23.2人,比2000年下降了56.2%,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比2000年分別降低了70.5%和69.8%。這三項指標均居發展中國家前列,與發達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我國全麵兩孩政策公布放開後,出生人口數量將大大增加。在目前年分娩量1600萬的基礎上,預計每年將新增400~500萬。這其中高齡產婦、剖宮產史產婦增加將導致內科合並症增加,預示著產科的工作量和風險均會大幅度增加。產科醫護人員與助產士們需更加努力,提高產科醫療技術水平,迎接這一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