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發表於Arch Gynecol Obstet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或與早產的發生有關,但是並不足以導致早產的發生。
本研究旨在探究牙周炎及牙周致病菌與早產之間的關聯,盡管存在一些影響較大的混雜因素,如感染過程以及妊娠期牙周炎的診斷標準等。
此橫斷麵研究共納入了70例健康產婦,年齡在20-35歲之間,無泌尿生殖係統感染史。根據胎齡分為2組:足月分娩,共45名(>37周)和早產,共25名(<37周)。
既往知情同意,婦產科和口腔科就診史包括婦科和產科就診史,使用不同的牙周炎診斷標準評估參與者的牙周狀態,記錄其牙周致病菌,齲齒以及口腔衛生狀況。
結果發現,牙周炎,牙周致病菌與早產之間並無關聯。不同牙周炎診斷標準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參與者的牙齦炎狀況相似,但是早產組產婦的探診深度明顯高於足月分娩的產婦,這或與早產組女性年齡較小有關,探診深度增加是牙周炎發生的一個早期征兆。
相似的方法,產婦牙周主要微生物種類與早產之間並無關聯,但早產組女性的口腔衛生狀況及護理習慣較足月分娩組女性差。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早產是在多因素條件以及牙周炎和牙周致病菌的共同作用下發生的,單獨的牙周炎或牙周致病菌並不足以導致早產的發生。存在的影響因素包括感染的過程,牙周炎的診斷標準,這些或是導致具有爭議性結果發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