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鏡’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華民族下一代身體素質的社會問題。”3月10日下午,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畢宏生在山東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不僅發出這樣的警告,更拋出了一組令人憂心的數據:“我國目前在校中小學生2億人,青少年視力低下發病率小學為40%,初中為60%,高中達到70%—80%,居世界首位,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品學兼優且身體合格的學生了。”
據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2012年公布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報告》顯示,早在1999年,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就已上升至世界第二位,僅次於日本。2008年,北京市10萬餘名初三學生中招體檢中,69.28%的學生視力不良;上海市高中學生視力不良率達80%以上;湖南大學新生視力不良率更達87.22%。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眼病防治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邵立功教授日前對《生命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的發展形勢確實非常嚴峻,長時間、近距離的精細化勞動(大量課堂和家庭作業)以及大量觀看電子屏幕(電腦、電視、手機和遊戲機等),加速了孩子們視力下降和近視發生的速度。“12歲以前是眼球發育最快階段,且是受後天視覺環境影響最敏感階段,”邵立功表示,“尤其是0—3歲的幼兒期,由於孩子缺乏自製力和家長忽略,現在已成為視力問題的高發期;3—12歲時,孩子的課堂和家庭作業負擔逐漸加大,也會加速近視的形成。”
正如全國人大代表畢宏生所說,近視和視力不良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已上升到社會問題層麵。他指出,目前我國新參軍人員中,約有85%做過屈光手術,招收飛行員難以招生齊全。很多家長為治療孩子近視不惜一擲千金,已成為普遍現象。邵立功建議,早期發現、幹預對於防控近視發展和矯治弱視具有重要意義。孩子2—3歲以後,就可去眼科進行眼睛屈光狀態和視覺功能檢查。當調節放鬆後近視達到100度且視力檢查達不到1.0或5.0時,就應及時佩戴眼鏡控製近視發展。家長和學校要督促孩子養成科學用眼的好習慣,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5分鍾,看視頻最好不超過1小時;與屏幕之間的距離,最好保持屏幕寬度的4—6倍;平時多進行戶外活動,接觸自然光線,防控近視發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