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新的文章中,研究人員已承認在清除HIV感染的努力中,我們仍然有好長的路要走,而且還承認這種目標有可能是無法達到的。相關文章於2016年7月11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 global scientific strategy: towards an HIV cure 2016”。
在2012年,國際艾滋病協會(International AIDS Society)發起一種被稱作治愈艾滋病之路(Towards an HIV Cure)的計劃,但是一係列挫折澆滅了人們的樂觀精神。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研究員Sharon Lewin說,“治愈艾滋病道路漫漫,我不知道它是否會實現。”
感染上HIV的人們在其餘生必須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來控製這種病毒。如果他們停止藥物服用,那麼在他們的細胞中保持休眠狀態的HIV能夠再次出現和重新啟動活動性感染。
將這種病毒從體內完全根除意味著不再需要持續服用昂貴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但是迄今為止,實現這種目標的努力都已失敗了。一種策略是利用藥物將潛伏的HIV病毒從它們隱藏的地方驅趕出來,但是這一直未取得成功。
當一些病人在感染上HIV後立即服用這些抗逆轉錄病毒藥物似乎被完全治愈時,人們非常激動。它似乎表明立即進行藥物治療已阻止HIV在體內站穩腳跟,但是在所有的情形下,這種病毒最終還是重現江湖。Lewin說,“在預測這種病毒何時和是否重新出現方麵,我們遭遇重大挑戰。”
改善病情緩解
在遭遇早這些挫折後,國際艾滋病協會如今發布一幅新的路線圖,概述了更加現實的抵抗HIV的計劃。在有治愈艾滋病的希望出現之前,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知識上的重大差距,包括這種病毒潛藏在何處和如何潛藏,以及如何檢測這種休眠的病毒。它作出結論,“這些挑戰依然非常嚴峻。”
盡管治愈艾滋病仍有較長的路要走,但是Lewin說,在實現長時間的病情緩解方麵,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早期的實驗提示著我們可能開發出讓HIV病毒在長時間內處於可檢測水平之下的療法,而且無需服用常規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Lewin說,“病情緩解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而且展望未來,我們將有不同的方法實現病情緩解,從而允許人們停止他們的常規治療。”
做到這點的一種方法可能是通過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來實現的。這些技術允許病人的血細胞在體外進行基因改造後抵抗HIV病毒,隨後將它們移植回病人體內以便控製這種病毒,而不需來自藥物的幫助。Lewin說,“我們如今更加強調長期的免疫力,而且對基因療法充滿更大的信心。”
迄今為止,僅有一人被治愈了,他是Timothy Brown。他患有白血病,也感染上HIV,接受含有阻止這種病毒感染細胞的罕見突變基因組合的骨髓移植。在移植後,他的血液完全被抵抗HIV的細胞所替換,從而永久地擺脫這種病毒。
Lewin說,“目前仍然隻是Timothy Brown一個人被治愈,因此一種真正的治愈看起來是非常罕見的。但是治愈HIV感染仍然是一種重要的和夢寐以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