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浴血的太陽

作者:王斕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8-05-29

  呂剛查房

  13日清晨,北京天壇醫院緊急救援隊集結完畢。7名隊員與中央首批共計100名醫療隊員乘機奔赴災區

  綿陽市中心醫院。隊長呂剛站在院外的廣場上,“廣場上一片傷員,沒有正常的分診製度,也沒有正常的病房製度,1000多名傷員在等待治療。而此刻,救護車和馬車還在源源不斷地運來一批又一批的傷員。”

  由神經外科醫師呂剛、王濤、錢珂,麻醉科醫師吉勇和護師崔建、隋梅燕、高宏偉組成的7人救援隊立即分工合作。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有戰地急救經驗的呂剛對廣場上的傷員進行逐一甄別和分檢,對於意識不清、傷情較重、有急診神經外科手術指征的傷員,立即實施手術。

  從5月12日14時28分那一刻起,億萬顆心就與汶川一起搏動。一支救援隊或許隻能點燃一盞生命之燈,但5萬白衣天使及後方600萬醫務大軍的力量定會為35萬震區傷員!

  ■ 搶救紀實

  “‘國家隊’醫生給做手術太幸運了”

  “能看到什麼?”

  “有亮光!”

  “還能看到什麼?”

  “眼前有手在動。”

  這是18日清晨神經外科查房時與術後傷員袁春華的對話。經呂隊長檢查:患者已有光感,眼球各方位運動靈活,雙瞳孔等大,直接和間接光反射存在,確認手術成功。

  就在兩天前清晨8點半,救援隊接到外科病房急會診通知。傷員是在北川執行采訪任務的農民日報記者袁春華,經診斷左眼眶粉碎性骨折、左眼視神經損傷、左側眼球固定、瞳孔散大,伴雙側額部廣泛腦挫裂傷、顱內硬膜下出血、廣泛顱底骨折合並右下肢股骨幹骨折,該病例就是在北京天壇醫院也算得上是非常複雜的病例。

  手術從上午9時開始,打開顱骨後看到,顱內解剖結構已被打亂,許多神經、血管被擠壓在一起,手術分離探查、尋找病灶非常艱難。正在手術進行到分離視神經減壓的關鍵時刻,發生了5.9級的餘震。位於12層的手術室門窗響個不停、輸液瓶晃動,擺放在手術台上的器械出現明顯移位。沒有退路,手術在餘震中繼續,並持續到下午17時。重見光明的袁春華感動地說:“地震不幸遇難,但由‘國家隊’醫生做手術真是太幸運了,我有到了珠穆朗瑪峰的感覺!”

  母牽琪 媽媽生命的延續

  18日下午4時,隨著腦中積液及積血的排出,兩個月零6天的母牽琪,終於哭出了地震後的第一聲。

  這就是感動了億萬人的偉大母親單膝跪地、低頭含胸、雙臂環抱、用生命守護住的女嬰。在媽媽的懷抱裏,母牽琪隻是被飛起的石塊瓦礫震傷了頭部。然而,從北川輾轉至綿陽,人們再也沒聽到她的哭聲。小女孩的頭越來越硬,腦門腫得發亮,昏昏沉沉地閉著眼睛,不哭,不動。經呂剛診斷,孩子有嚴重腦積水和腦血腫。隨著一根引流針的紮入,黃色液體很快順著導管流出來。30分鍾後,積液注滿兩米長的導管,母牽琪的腦水腫漸消,也終於哭出了地震後的第一聲。家屬和救援隊員們說:“她是媽媽生命的延續。” 

  前線的隊員們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技術含量極高的顱腦手術。廢墟中掩埋了 139 個小時的北川縣醫院醫生唐雄,右頂顱骨骨折、頭皮裂傷、右眼外傷的4歲女孩黃星琪,左額頂枕薄層出血,顱骨骨折的10歲男孩張哲元,硬腦膜下積液伴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84歲老人樊永富……,一個個重傷員在隊員的救治和護理下轉危為安。“當地人民得知我們是天壇醫院神經外科的醫生,把我們當作救世主。”

  ■ 綿陽市中心醫院

  前線:不辱使命

  保證手術零死亡!

  在災區極度艱難的條件下,每從廢墟中救出一名幸存者,都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援疆三年歸來的救援隊隊長呂剛代表全體隊員向衛生部和衛生局帶隊領導立下軍令狀:“麵對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苦搶救出的幸存者,我們保證做到手術零死亡!保證每一個生命的生存質量!”他們做到了! 

  沒有替換,必須堅守

  這是生命時間窗的另一個戰場。“雖然天亮得很早,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太陽,大量集中轉運來的傷員讓人措手不及。”衛生部了解首批隊員連續作戰的艱辛,但希望隊員在前線堅守下去,因為“替換”會帶來兩個不良後果:一是頻繁進出會給本已艱難的路況造成更大壓力;二是經驗剛剛積累起來,換人就意味著幸存者要承受經驗不足帶來的風險。全體隊員表示:“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與災區人民並肩戰鬥。”

  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慰問

  5月16日,胡錦濤總書記來到綿陽市中心醫院,親切慰問了醫務人員。隊長呂剛、副隊長崔建向總書記彙報:“我們來自北京,是衛生部派出的第一批醫療隊員。”總書記親切地握著呂剛和崔建的手,關切地問候:“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隊員們表示:“我們肩負著首都乃至全國醫務工作者的重任,決不辜負黨中央和首都人民的期望,全力以赴為災區人民做好醫療服務工作,把白衣天使的拳拳愛心奉獻給災區人民。”

  “一定要帶著非常濃厚的感情去做這項工作”

  本報記者在天壇醫院撥通了前線的電話,呂隊長深有感觸地說:“一定要帶著非常濃厚的感情去做這項工作。我們看到很多幸免的醫護人員,他們的心理也同樣需要我們的護理和安慰。隻有親臨一線的人,才能感受到‘萬眾一心、眾誌成城’這八個字的真正含義。”

  ■ 北京天壇醫院

  後方:整裝待命

  地震發生後,天壇醫院接到指令,連夜為衛生部趕寫製定了規劃50張病床的《汶川地震災區野戰帳篷醫院神經外科病區建設方案》,其中包括詳細的人員配置、物資配置、設備配置、經費預算,以備在情況最嚴重時在最前線搭建臨時戰備醫院。

  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副院長告訴本報記者,“這非常像急診室裏的一場重大搶救,跑得快不等於救治成功,一切要有條不紊,不能慌亂。現在災區可能急需兩種人,重症監護和防疫工作者。天壇醫院已向災區派出鄭一、徐明、周建新三名ICU精英。另外兩個梯隊也已做好準備,一個是感染團隊,去前線參加防疫、控製院內感染和社區感染的工作,另一個是外科團隊,如有大的餘震發生,肯定還是需要救援的。大家吸取第一回的經驗,手術器械、藥品和生活必需品都備好在同一個拉杆箱裏,隻要接到命令,人員隨時出發。天壇醫院也做好了接收災區轉移傷員的準備。”

  (王斕) 

  感謝天壇醫院黨辦朱麗麗老師對此次報道給予的幫助!

關鍵字:神經外科,手術,搶救,災區,救援,骨折,重症監護,外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