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治療中心主任江濤教授、神經影像中心副主任李少武等領銜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子課題旁邊緣係統膠質瘤的動態磁共振成像(MR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研究發現,旁邊緣係統膠質瘤自初次MRI檢查至術前,旁邊緣係統一個以上組成單元受累的比例由64%上升至100%,且島葉是該係統膠質瘤最易侵襲的重要部位。為此專家建議,臨床治療應采取防禦性措施,即使腫瘤切除得“徹底”,也要適當擴大放療照射視野。
課題組選擇旁邊緣係統6例低級別膠質瘤和5例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回顧性分析自初次發病到術前一係列MRI檢查中病灶的部位變化、生長趨勢及其與臨床症狀的聯係。
結果表明,11例患者首次MRI檢查時,僅有36%的病人累及旁邊緣係統的1個組成單元,其餘64%的病人累及該係統2個以上組成單元。到術前檢查時,11例患者100%累及島葉及其他單元,甚至有的病人病灶蔓延至旁邊緣係統以外的區域。其中,島葉受累的比例由初次檢查時的73%上升至術前的100%,表明島葉是旁邊緣係統膠質瘤最易侵襲的部位。
研究者還發現,自初次發病到手術,高級別膠質瘤和低級別膠質瘤,MRI圖像均表現為病灶擴大、蔓延,其臨床症狀不同程度加重的變化也基本一致。
為此課題負責人強調,治療旁邊緣係統膠質瘤要有整體觀念,放療時,即使影像學檢查未見明顯島葉受累征象,也要適當擴大照射範圍,把島葉納入放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