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幫你一勞永逸的搞定丘腦血供

作者:北京醫院神經內科 李凱醫生 來源:醫脈通 日期:15-10-12

   丘腦梗死雖然說不上多麼常見,但隔三岔五也總會遇上一例,也是各有特點。丘腦血供、丘腦綜合征這些相關的話題,也因其頻率沒有高到天天看,閉眼都會,也沒有低到幾年用不到一次沒什麼卵用,因而成為查房時容易問到而且也容易答不好的高風險問題。加上各個地方的描述也有點小混亂,光結節丘腦動脈就一把名字:極動脈、後交通動脈乳頭體前支、前內視動脈、下丘腦腳(inferior thalamic peduncle)、前丘腦穿動脈。。。。。。。更何況另外幾個供血動脈也是換著花樣的起名字,如何讓人不糊塗?

  不止是名字,供血範圍、病損表現,不同來源的文章也會有些小出入。人和人之間總有些小變異也是一部分原因吧。比如約1/3的正常人群沒有結節丘腦動脈,其區域由旁中央動脈供血。不管怎樣,總有些共性的東西。下麵來個華麗麗的大表格:

  丘腦的核團實在太多了,反正大多數我是記不過來。就像喬布斯發布ipod時,並沒有囉裏囉嗦的說用了什麼高大上的存儲元件,擁有多麼驚人的容量,用了什麼精密工藝,如何設計的小巧玲瓏,因為說了這些,絕大多數用戶其實也沒概念。隻是強調one thousand songs in your pocket,ipod的價值就凸顯了出來。

  所以我也沒有把核團們一一翻譯出來,學有餘力的同學們可以自行學習參考文獻。在這個幸福的互聯網時代,沒有什麼能擋住你們學習的步伐。不過最最重要的我還是用的中文,比如和記憶相關的乳頭體丘腦束,還有廣大臨床醫生熟知的重要感覺中繼站:丘腦腹後外側核、丘腦腹後內側核,傳導聽覺和視覺的內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這裏大家請自行腦補一下軀幹、四肢、頭麵部的本體感覺、痛溫覺、粗觸覺和壓覺傳導通路,以及視覺和聽覺的傳導通路。也是神經解剖百考不厭的老朋友了。

  幹巴巴的表格那麼多字,挺讓人心生畏懼吧。另外手機上或許看的眼都花了還是不清楚,我們還是加個圖吧,四大主要供血動脈的起源一目了然。

  各個動脈小分支及供血區的相對位置可以看下麵這個

  然後我們再來幾個活生生的例子

  結節丘腦動脈的 (tuberothalamic artery, polar artery)。其實我更喜歡polar artery這個名字,多形象啊,和病灶位置就連連看對上號了。

  旁中央動脈的(paramedian artery),來個一對的,好看一些(其實是加餐:一種變異,雙側的paramedian動脈起源於同一個動脈幹,即Percheron動脈,artery of Percheron)

  下麵是最常見的也是提問最多的丘腦膝狀體動脈/下外側動脈(thalamogeniculate pedicle/inferolateral artery)。由於最開始學就用的丘腦膝狀體動脈,到現在我還是喜歡這個名字。丘腦綜合征時它就是罪魁禍首。這個綜合征也值得大家複習一下哈。

  然後是脈絡膜後動脈(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這個少見一些),當然人家範圍不止局限在丘腦的。感興趣的可以看下第二篇參考文獻。

  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後,對丘腦的主要供血動脈有個大概印象,至少一看CT、MRI能知道是哪個供血動脈,和臨床症狀對上號也就達到目的了。

  參考文獻:

  1. Vascular Syndromes of the Thalamus. Stroke.2003; 34: 2264-2278

  2. The syndrome of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Ann Neurol. 1996 Jun;39(6):779-88.

  

關鍵字:供血,血供,動脈幹,小變異,artery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