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研究對亞洲AIS治療的意義

作者:李曉兵 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7-16

專題:急性卒中血管內治療麵麵觀

2015年,血管內治療(EVT)成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療領域關注的熱點,《卒中》(Stroke)雜誌也在5月出版專刊進行討論。本報在此選專刊部分內容刊出。

全球每年有1500萬新發卒中患者,其中約900萬來自亞洲。因此,亞洲地區卒中負擔很重,且亞洲各國情況也不盡相同。

靜脈溶栓

r-tPA靜脈溶栓在亞洲各國的使用也各不相同。韓國、中國、泰國AIS患者靜脈溶栓率分別為9%、1.3%、2%,印度每年約有3000例患者接受靜脈溶栓。沙特阿拉伯350餘家醫院中僅8家可以進行靜脈溶栓。因此,亟需在整個亞洲推廣這一標準療法。血管內取栓亞洲在開發和製造醫療器械方麵遠落後於歐美,一些國家(如日本)還存在器械審批延遲問題,且多數亞洲國家EVT推廣不佳。

卒中臨床研究中心第五分部登記研究(CRCS-5)顯示,韓國AIS患者中,2.0%單獨接受EVT,2.6%接受EVT聯合靜脈溶栓,3個月時改良蘭金量表(mRS)為0~1分的患者占32.5%,單獨EVT組結局更差,部分原因是其NIHSS評分較高。

日本RESCUE登記研究采用Merci裝置治療急性大動脈閉塞患者,23%患者接受急性EVT,包括r-tPA溶栓失敗及不符合靜脈溶栓標準的患者,結果顯示接受EVT患者臨床結局和血管再通情況更好。

EVT的關鍵問題

亞洲國家卒中醫療水平參差不齊,各國建立EVT策略之前,須提高公眾意識、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和醫療基礎設施建設。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的高患病率是東亞地區EVT推廣的主要限製。輕型卒中患者被普遍認為適合EVT,但顱內動脈粥樣硬化似乎並不適合這種治療,發生支架意外脫落、動脈夾層和血管痙攣等導致的血管再通失敗和死亡率很高。對於顱內大動脈閉塞取栓術後內膜嚴重破損的動脈粥樣硬化性高度狹窄患者,同期行支架置入術來維持血管開放可能是有前景的。SAMMPRIS研究後,仍然缺乏Wingspan支架係統用於急性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的數據。球囊擴張型支架可能是另一種治療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的選擇。

急性卒中治療其他問題

神經保護藥物是急性卒中治療中重要的一環,理論上,其與再灌注治療相結合有助於擴展再灌注治療時間窗和改善臨床結局。

基於中國的CHANCE研究結果,對發病24小時內的小卒中患者使用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為主的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3周可能會被推薦。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卒中早期口服新型抗凝劑(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劑,NOAC)或許也是亞洲人群急性卒中治療的理想選擇。

亞洲地區急性腦出血治療費用占急性卒中治療花費比例很高,故正在進行的急性腦出血降壓治療(ATACH)Ⅱ期臨床研究中過半患者來自亞洲。

最後,亞洲各國致力於卒中臨床研究的合作逐漸增多,但仍不夠,繼續在亞洲人群中推廣亞洲特色的醫療管理係統至關重要。[豐田(Toyoda)等著,李曉兵譯]

關鍵字:血管內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