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離普及還有多遠?

作者:王娣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7-03

        6月27日,中國卒中學會《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2015》媒體溝通會在第15屆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期間舉行,指南專家組主要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繆中榮教授、以及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洪波教授出席會議。

中國卒中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15專題報道(CSA&TISC2015)

        繆教授介紹,繼MR CLEAN、ESCAPE、EXTEND-IA、SWIFT PRIME和REVASCAT等 5項研究在半年間相繼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並在業界引起轟動後,“年輕”的血管內治療技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被認為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為保障這項技術在中國規範、安全地推廣,中國卒中學會組織全國40餘位專家,基於現有研究證據,撰寫了這部指南。指南對“使用機械取栓治療發病6h內的急性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卒中”做了最高級別推薦(I類推薦,A級證據),並推薦“優先使用支架取栓裝置進行機械取栓(I/A)”;指南也明確推薦盡早開始動脈溶栓(I/B)。

        繆教授說:“希望接下來的工作是對指南的解讀和推廣。”在接受《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提問時,他指出,目前國內約有50家醫院可以開展機械取栓,每年約治療1800例患者。機械取栓需要爭分奪秒和多部門協作,因此多學科團隊建設和高效的流程至關重要。關於這項新技術開展的登記和質控問題,專家們與國家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局質量控製處做了積極溝通,擬定了對其進行質量評估的多個重點指標,將與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一起推動技術推廣過程中的質控工作,並將在執行過程中逐步摸索和總結更適合中國患者和國情的評估指標。

        洪波教授則對支架取栓裝置和操作做了簡要介紹,並回顧了上述研究的主要結果,這也是新版指南最重要的證據基礎。作為神經外科專家,他也結合長海醫院的優秀實踐經驗,就急性腦卒中血管內治療的團隊協作和流程梳理做了介紹。

        新版指南發表於《中國卒中雜誌》2015年7月刊,《中國醫學論壇報》邀請中國卒中學會指南專家組核心成員,將於7月9日、16日策劃推出關於血管內治療發展沿革、器械更迭以及新版中國指南解讀專題,敬請關注《中國醫學論壇報》及醫學論壇網後續專題報道!

專題:急性卒中血管內治療麵麵觀

關鍵字: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