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神經科盛會天壇會已經圓滿結束了,您有什麼收獲呢?小編也最後一次與大家分享各位頂級專家關於腦卒中防治領域的總體藍圖、臨床診治等,以饗讀者。
中國卒中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15專題報道(CSA&TISC2015)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張蘇明教授:腦側支循環是指當供血動脈嚴重狹窄或閉塞時,血流可通過其他血管(側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達缺血區,使缺血組織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償。腦缺血後,側支循環能否迅速建立對於缺血組織的保護和神經功能的恢複至關重要。臨床上一般通過血運重建或支架來改善循環,促使血流恢複。但是顱外的動脈閉塞恢複側支循環操作相對較易,而顱內則相對較難以操作。對於操作難度相對較大的患者,可采取適當的內科強化治療,爭取更多時間,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對於腦動脈閉塞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王文誌主任:目前由科技部、衛計委科教司、衛計委疾控局牽頭開展了我國首次全國範圍的腦血管流行病學專項調查;也是世界範圍內樣本量最大的腦血管病流行病學專項調查。本次斷麵調查研究預期可獲得全國東、中、西部地區,城市、農村人群中:腦卒中患病率、發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學現狀;短暫性腦缺血(TIA)的患病率及知曉率;腦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水平及存活患者的殘疾狀況;腦卒中患者主要危險因素分布狀況及二級預防現狀;腦卒中和TIA患者的衛生經濟學相關數據。這項調查研究在各部門的支持下,曆時半年,目前已納入樣本量約60萬人。該研究目前已獲得一個初步的結果,較80年代相比,腦血管病的患病率已上升1倍,全國範圍內已有約1000多萬名腦血管病患者。總體來看,這些數據將對我國科研部門、防控部門,對於卒中的防控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陳康寧教授:CHANCE研究是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聯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病學及流行病學克萊頓·約翰斯頓教授牽頭的一項大型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近期CHANCE試驗1年隨訪結果顯示,短期雙抗治療具有長期獲益。這對我們臨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加強了人們對短期使用雙抗可產生長期獲益的信心。近年來,雙抗聯合治療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014AHA/ASA指南等也推薦其用於缺血性卒中。
關於神經介入的抗栓治療數據還較少,目前腦卒中圍手術期抗栓治療的經驗主要來自心內科的數據。中國卒中學會的介入學組、卒中預防控製專委會介入學組聯合相關專家,結合目前已經發表的圍手術期治療的共識、文獻,正製定一項關於卒中圍手術期抗栓治療的指南,相信會對以後的臨床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分院王少石教授:多項數據顯示,腦卒中死亡率很高,那麼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可能包括腦卒中疾病本身的原因及並發症等相關因素導致。2002年我們醫院進行了一項研究,並發表於中華內科雜誌上。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在腦卒中患者中,卒中疾病本身的原因如腦水腫、腦疝等因素導致的死亡率僅占到30%;而更多數的患者死於並發症,包括水電解紊亂、營養不良、心肺功能不全等。另外,患者本身的因素,如年齡、基礎疾病等也可能導致死亡。目前,雖然臨床醫生比較知曉這個情況,但是實踐中給予並發症的關注還是比較欠缺的。
在並發症中,腦卒中患者並發院內獲得性肺炎的發生率也相對較高。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肺炎。我們都知道,感染的發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外來的細菌活性太強;或自身免疫力低下也可導致感染。卒中患者所處的環境、病房交叉感染、卒中本身的創傷、長期臥床等等可能導致卒中患者感染肺炎的幾率增加。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周盛年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關鍵在於發作後3小時內給予積極的溶栓治療。目前的循證醫學證據也顯示其臨床預後與治療起始時間顯著相關。另外,應嚴格控製適應症和禁忌症,注意患者是否合並高血壓、血糖異常等其他疾病,平衡患者接受抗栓治療的風險與獲益,從而選擇合適的抗栓治療方案。同時,還應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血壓、血糖等,一旦發現患者症狀加重,應立即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