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1例70歲男性患者,因發作性右側肢體抖動無力半年,右側偏癱1天入院。
患者有數年高血壓病史(不詳),未接受正規治療,半年來活動後出現右側肢體發作性抖動,每次數分鍾,嚴重時每天發作數次,發作時無法行走,右手持物不穩。
1天前,患者再發上述症狀,於當地醫院測血壓220/160mmHg,輸注“降壓藥物”後血壓降至140/90mmHg,因其右側肢體完全不能活動轉院。
查體及檢查
意識模糊、躁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18分,急診頭部CT、腦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情況如圖。
頭部急診CT灌注成像示,雙側內分水嶺區達峰時間(TTP)延遲(圖A藍色區域)、相應區域腦血容量(CBV)異常(圖B淺藍色區域)及左側側腦室旁條帶狀模糊低密度影(圖H,提示內分水嶺腦梗死)。急診腦血管造影示,右側頸內動脈C1段重度狹窄(圖C、D)、左側頸內動脈C1段閉塞(圖C)、左側椎動脈V3段閉塞(圖C)。開放的前交通動脈為左側大腦半球主要血供代償途徑(圖E)。右側頸內動脈球囊成型及支架置入術後局部狹窄解除(圖F),左側半球血流代償部分改善(圖G),術後CT灌注TTP異常區域消失(未展示圖片),最終腦梗死區域未擴大(圖H)。
治療
術後,患者的收縮壓維持在140~160mmHg,給予適當補液治療。患者當日意識狀況明顯好轉,次日NIHSS評分為8分。術後1個月隨訪患者情況,改良蘭金量表(mRS)評分1分,生活部分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