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顱內出血患者重啟口服抗凝藥的臨床觀察研究並不多。加拿大卒中網( The Canadian Stroke Net-work) 通過連續觀察在安大略省( Ontario Province) 的13 家醫院治療的284 例住院患者,研究華法林與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相關性,結果並未顯示上述患者中重啟華法林抗凝治療後1 y 內病死率比未重啟抗凝治療者高。兩組患者發生顱內出血擴大或再出血的幾率均為15%。Majeed 等納入了3家醫院( 2 家位於瑞典,1家位於加拿大) 的234 例患者開展維生素K 拮抗劑與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的相關性研究。研究顯示,重啟華法林抗凝治療組腦出血複發率為14%,而未重啟華法林抗凝組腦出血複發率為8%。
重啟華法林抗凝治療的患者再發出血可能與已經存在的血管損傷相關。據報道,腦葉出血患者服用華法林的再發出血風險是深部出血的5 倍。
載脂蛋白E( apoliprotein-E,Apo-E) 基因型是目前明確的腦葉出血複發危險因素,而高血壓是深部出血和腦葉出血共同的複發危險因素。降壓治療可以使腦出血風險降低50%。因此,無論腦葉出血還是深部出血,控製血壓均是必要的。
合並房顫的顱內出血患者重啟抗凝治療的風險/獲益平衡
為了明確是否需重啟華法林抗凝治療,需要對再出血風險以及非抗凝治療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風險進行評估。確切地說,腦葉出血再出血率高於深部出血,並且隻有深部出血需要重啟抗凝治療。對於這個觀點,Eckman 等指出在某些再出血風險較高的出血部位,由華法林抗凝引起的顱內出血增加病死率,故而不應該啟動抗凝治療。據報道,在1000名腦葉出血患者中,抗凝治療後1 y 內可以減少31 例血栓栓塞性卒中,同時增加150 例顱內出血。
由於深部出血再發風險較低,抗凝治療的風險和獲益旗鼓相當。例如,在1000 例深部出血患者中,重啟抗凝治療後1 y 內可以減少31 例血栓栓塞性卒中同時增加19 例顱內出血。繼該研究之後製定的指南建議當血栓栓塞性卒中風險較高時抗凝治療是首選策略。Eckman 等研究表明,當每年發生缺血性卒中基線風險大於6. 5% ( 相當於CHADS2評分4 分或CHA2DS2-VASc 評分5 分) 時適合抗凝治療。但是,Eckman 做出的這項分析的結論依然高度依賴於當華法林治療時再發顱內出血的風險。這是因為,目前獲得的該課題的數據尚十分有限。事實上,顱內出血後是否需要重啟抗凝治療多數僅根據專家建議或非隨機對照研究的結果。此外,所有這些研究都具有局限性,例如納入的研究對象多為嚴格篩選的高危患者,因此報道不能代表總體水平,且有多項同類研究得出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