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如果你不能在早上九點鍾之前清醒過來,這不一定是你的錯。可能你天生就是那種在晚上比較高效的人。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果蠅的基因組之後,發現有大約80對基因與“早起”或“晚睡”有關。雖然這聽起來與你自己的生物鍾互不相關,但該團隊發現這些基因中大部分都存在於哺乳動物體內。
先前研究已證實大部分人要麼在清晨要麼在深夜做事的效率比較高。許多研究都曾深入調查過這種睡眠類型的影響,但直到現在人們才知道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睡眠差異。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Eran Tauber在一項聲明中說:“在此項新研究中,我們利用了基因組與人類非常相似的果蠅來觀察早起和晚睡類型的分子機製。由於昆蟲和人類之間的遺傳體係非常相似,因此我們在果蠅體內檢測到的基因很有可能也會出現在人類身上並影響人們的作息。”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該團隊檢測了兩種作息不同的蒼蠅,它們要麼在早晨比較活躍要麼在深夜更為活躍。接著他們比較了它們的基因。他們發現有80對左右的基因與蒼蠅的作息類型相關,但有趣的是,這些基因卻並不參與調控我們的生物鍾。相反,它們以各種分子途徑參與進了作息調控。
主要研究員之一的Ezio Rosato表示:“這改變了我們對生物鍾的看法,我們原先認為生物鍾是調節我們作息的調節器,但我們現在認為它是一種能與周圍環境相互影響的時間基準係統。”
更有趣的是,相比那些早起的果蠅,“夜貓子”果蠅體內的分子過程不僅是延遲而已,它們完全是不同的體係。
Tauber說:“我將這種行為稱作‘彈球理論’。一旦基因表達延遲,就會出現一套完全不同的分子時間,就像彈球機裏麵的球每次走不同的路線一樣。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一樣的,但不同的分子路徑會導致不同的行程時間。”
該研究被發表在《神經學前沿》雜誌上,他們 將繼續研究這些基因究竟在人體內參與了哪些相似的過程。
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找到能幫助人們克服這種早睡早起(國外認為過度的早睡早起是一種病,比如晚上六點睡淩晨起)和晚睡晚起睡眠類型的方法。這有助於預防一係列失調類疾病,比如肥胖和抑鬱症。
即便我(原作)並不確定我是否需要醫學來幫助我變成晨鳥族,但我很喜歡此研究透露出來的信息: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並非每個人都能適應朝九晚五的生活。
推薦的參考文獻: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early and late chronotype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