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STOCKPHOTO
(CBS新聞)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常常用來幫助嬰兒安睡一整晚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嬰兒睡眠訓練,比如“控製安撫法”和“露營法”,在嬰兒兩歲以前,會改善孩子和母親的心理狀況,但一旦超過2歲,就沒有那麼有效了。
許多兒科醫生給年輕的父母一些睡眠訓練的建議,但關於這些方法長期是否有效的研究並沒有一個定論。9月10日《兒科》上發布了一份新的研究:澳大利亞的研究者跟蹤研究了225名有睡眠困難的兒童,從他們是嬰兒開始一直到6歲結束。這項研究主要觀察:利用睡眠訓練是否能夠改善嬰兒的心理狀況以及和他們父母的關係,同時也觀察是否對父母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有所改善。
研究顯示:憂鬱的母親很有可能叫醒熟睡的孩子;
打鼾的孩子更有可能有行為障礙。
澳大利亞皇家兒童醫院默多克兒童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安娜·帕瑞斯在《每日健康》的采訪中表示:“根據早期的研究,我們預測睡眠訓練不會有長期的副作用,但我們想知道那些對孩子睡眠和母親心理狀況的好處是否有超過兩年。
研究人員給半數的家長提供了一份睡眠計劃,計劃中涉及了一到兩個睡眠訓練方法:“控製安撫法”或者“露營法”。“控製安撫法”沒有“哭出來”這種方法極端,父母負責每隔一段時間去安撫孩子睡覺,間隔時間越來越長來讓他們最終自己睡著。“露營法”需要父母坐在孩子周邊,知道孩子學會獨立睡覺,漸漸地少在孩子的房間出現。
剩下的孩子沒有接受任何正式的睡眠訓練。
研究人員發現那些接受了睡眠訓練的孩子在兩歲前比對照組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好,但這種優勢到六歲後就漸漸消失了,同時,他們的行為和心理狀況和對照組的差不多。
阿密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馬瑞裏斯·洛瑞嘎斯—瓦瑞拉雖然沒有參加這次調查,但他想《網絡醫生》表示:“我們以前就知道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睡的更安穩,家長也能睡個好覺。現在我們感到更加放心,因為那些方法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副作用。”
並且,參與了睡眠訓練項目的母親們在隨後的兩年內患抑鬱症的概率降低,但這種有利影響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退。到研究結束時,實驗組的母親們精神健康狀況還有親子關係都和對照組毫無區別。
沒有參與這次研究的華盛頓特區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主任朱迪絲·歐文斯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一個休息好了家長才能在白天當一個更稱職的家長。”。同樣沒有參加這次研究的馬塞諸塞州波士頓兒童醫院睡眠實驗室主任阿瑪卡斯·卡特瓦博士向路透社表示“這是個很好的研究,我想他們研究的角度很全麵,我們需要這樣的長期研究。”
之前的研究把打斷嬰兒睡眠的問題(如打鼾、窒息)和在童年時期患行為問題的較高的概率聯係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