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31日,《英國醫學雜誌》(BMJ)在線發表了一項英國學者進行的大規模人群基礎上的研究。此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問題與因心血管疾病或腫瘤等疾病而死亡的危險增加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係;即使存在較低水平的心理問題(亞臨床症狀的心理問題),其死亡危險也增加。
研究人員對英國健康調查中的10項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最後入選68222名≥35歲且無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受試者,通過12項一般健康問卷(GHQ-12)得分評估其基線心理衛生狀況,並隨訪研究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危險增加之間的相關性。
中位隨訪8.2年後的結果顯示,因各種疾病死亡的受試者為8365例,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3382例,因腫瘤死亡2552例,因外因死亡386例。研究者發現,無論受試者心理問題嚴重與否,均與其死亡危險增加之間存在劑量-反應關係,校正行為問題合並軀體疾病和社會經濟因素後,此種關係仍存在(圖1);此外,心理問題也與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因外因引起的死亡危險增加存在類似的相關關係;癌症引起的死亡僅與較嚴重的心理問題相關。(錫安)
專家點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閆芳副主任醫師:本研究采用薈萃分析描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與死亡危險的相關性,其結果表明不僅嚴重的精神疾病導致死亡危險增加,即使存在很輕的心理問題也增加死亡危險。地區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不同地區和不同職業人群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例如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4%~20%,公務員中也有約29.3%的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這提示醫生應更重視存在亞臨床症狀心理問題者,幫助其及時改善不良的心理狀態,以降低其死亡危險。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以GHQ-12作為評定受試者心理問題的工具。這是一個包括12項內容的自評量表,其優點是簡便、易行,主要用於篩查人群中可疑患有精神疾病者,其主要就焦慮、抑鬱、社會適應不良、睡眠及自信心缺乏等症狀進行了詢問(圖2)。全科醫生可使用GHQ-12定期進行精神疾病篩查,了解居民的心理衛生狀況,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對於得分較高的居民,應及時建議其至專科就診;而對於目前僅有亞臨床症狀者,應定期隨訪,並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加強居民對心理疾病的關注度,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以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