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隴德院士主題報告 探尋腦血管病防控的中國之道

作者:劉敏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5-11

inserted image

  5月3-6日,由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主辦的2012中國腦卒中大會暨第二屆全國心腦血管病論壇於首都北京盛大召開。近年來,我國卒中發病率逐年上升,為了共同抗擊卒中,大家齊聚一堂。本報記者親臨現場,為您帶來最新會議資訊。

  2008年,一項回顧性調查研究顯示,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國民首位死亡原因,而我國卒中具有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和複發率高,經濟負擔重的特點。

  國民健康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正處於慢性疾病高發時期,也是需要我們動員廣大醫務工作者和全社會力量組織開展慢病防控的關鍵時期。

  在2012’中國腦卒中大會開幕式上,王隴德院士做了《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全局,積極探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防治結合的腦血管病防控體係》的主題報告。本報記者擷取要點,與您共享。

我們的成就

  王院士總結回顧了衛生部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工作進展,指出腦卒中篩查和防治工作啟動2年多來,在衛生部領導的支持和相關司局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國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及基地醫院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推動下,各項工作已步入軌道,規範並循序推進。

  主要進展包括:成立了相關組織機構,確定防控策略;強化工作規範、製度和體係建設;以基地醫院為依托,穩步推進全國卒中篩查與防治工作;注重加強多學科學術交流與合作;開展多種形式健康宣教,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組織專家編寫專業培訓教材;啟動財政部、衛生部2011年醫改重大專項——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幹預試點等工作;開展貧困患者愛心救助等。

當下的問題

  王院士指出了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國民保健防病知識缺乏,部分衛生係統的領導和醫護人員慢病防控意識薄弱,工作體係不健全,適宜技術不普及,高危人群篩查覆蓋麵小,幹預措施不到位等。

  王院士認為,今後的工作須強調如下幾方麵:

  充分發揮衛生行政管理職能,強化製度體係建設和知識宣教,“十二五”期間使腦卒中防治知識教育至少惠及1億民眾。

  建立專家庫,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十二五”期間培養具備防治新理念的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專業人才5萬名。

  加強基地醫院建設,構建覆蓋全國的網絡體係,爭取3~5年內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部分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起1所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

  構建多學科合作模式,推進腦卒中篩查和幹預,“十二五”期間共計劃完成2000萬目標人群篩查,將建立百萬社區和鄉鎮及住院患者中的腦卒中高危人群幹預前瞻隊列。

  注重科學研究,加強信息化建設及繼續做好貧困患者救助,進一步擴大城鄉社會弱勢群體中卒中高危人群及患者的救助範圍,探討適宜中國國情的慢病人群社保製度。

未來的重點

  王院士呼籲“進一步創新思路,開拓進取”,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卒中防控工作全局。爭取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可持續發展、有中國特色、防治結合的腦血管病防控體係,使防治知識教育惠及全民,社會對卒中危險因素知曉率大幅上升,力爭使卒中發病率上升幅度降至6%以下,死亡率降低10%。

■本報專訪

  論壇報:您在大會開幕式上指出,“廣大醫療服務人員要打破傳統‘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服務模式”,對此,您有何具體忠告或建議?

  王隴德院士:我認為,要從管理層麵上推進預防保健知識的貫徹。

  首先,衛生行政部門要在醫療機構內開展疾病預防控製相關教育。臨床醫生並非都已掌握預防保健醫學知識,部分醫生慢病患病危險甚至高於一般人群。

  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胡大一教授牽頭、在心血管病專業醫生中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0%的醫生吸煙,34%肥胖。2002年一項調查研究顯示,一般人群肥胖率為7%,大城市為12%,雖然最近幾年有所升高,但仍不會高達34%。該結果從側麵反應了我國心血管病專業醫生健康保健知識的欠缺。

  許多醫生並不注重合理膳食,絕大多數也未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進而導致肥胖,加上醫生的工作壓力大,慢病風險自然較高。

  在製定衛生部“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時,我們明確提出建議,下一步戰略計劃應設立項目,教給7百萬醫務人員正確、科學的健康保健知識。隻有醫務人員先掌握,他們才能進一步去教育一般人群。

  衛生行政部門不但要推廣這些正確的觀念和知識技能,還應要求這些知識技能成為臨床醫生必備的能力。醫生不能僅是會看病或做手術,還必須能給患者宣教預防保健生活建議。對醫生的繼續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目前“參會、聽會、拿學分、晉升”的方式上。我認為,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規定哪些知識是臨床醫生必須掌握的,並對此予以考核,合格後相應發放學分。

關鍵字:腦卒中,防控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