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卒中的防治——多學科協作中的神經介入放射學

作者:小田(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5-10


  5月5日,來自第二炮兵總醫院、新紀元卒中醫療救治中心的薑衛劍教授在2012中國腦卒中大會上作了《缺血性腦卒中的防治——多學科協作中的神經介入放射學》的主題報告。 

AIS的神經介入預防

  在AIS的諸多危險因素中,顱外頸動脈、椎動脈和顱內動脈粥樣硬化,以及頸或椎動脈夾層、靜脈竇血栓形成是神經介入可治療的AIS病因。

神經介入預防AIS的證據

  ①栓子保護裝置下的顱外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S)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國立神經病學與卒中研究院(NINDS )資助的CREST 隨機對照試驗(RCT)顯示:對於非外科手術高危患者而言,CAS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有類似的淨效益。美國公司資助的SAPHIRE RCT研究表明:對於外科高危患者而言,CAS不差於CEA,其前提條件是手術者應該是經驗豐富的醫生。

  ②顱外椎動脈狹窄成形術、動脈夾層支架成形術、靜脈竇血栓形成開通術目前僅有病例係列研究,尚無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

  ③顱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已開展病例係列研究,我國在相關研究開展方麵處於國際先進水平。此外,還有美國NIH/NINDS 資助的SAMMPRIS RCT 國人。目前國際上,先後有3個顱內動脈狹窄專用支架獲準使用,分別為Neurolink支架,國產Apollo支架和Wingspan支架,但Neurolink支架現已停產。

AIS預防性神經介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①在AIS預防性神經介入手術質量控製方麵,國內與國外還存在一些差距。對此,薑教授建議:完善神經介入醫師和醫療機構的資質認證製度,培訓手術技能、強化職業操守,建立數字化神經介入手術室,進行持續性質量監督與改進。

  ②國內多學科協作精神有待改善 薑教授建議:建立電子化“病例跟蹤”係統和“問責”製度,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宗旨。

  ③國內在AIS預防性神經介入方麵還缺乏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國內尚未進行獲得國際認可的RCT研究 關於此問題,薑教授建議:從基礎做起,建立規範的倫理委員會、獨立的數據和安全委員會、獨立的監理公司等。

AIS急性期治療

  薑教授指出,目前,多數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3~4.5小時後達到醫院抑或其他原因,僅極少數AIS患者得到“金標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靜脈(IV)溶栓治療。在我國城市醫院中,不到2%的AIS患者接受了“金標準”治療。

  不過,IV rt-PA的療效並不令人滿意,其90天殘疾和死亡率幾乎接近50%。為改善患者預後,有人提出3小時內IV溶栓聯合動脈(IA)溶栓的方案。199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6小時內IA溶栓可改善患者轉歸。IV溶栓聯合IA溶栓方案結合了靜脈溶栓的優勢(快)和動脈溶栓的優勢(開通率高),但目前尚缺乏足夠的研究證據,因此,該方案並不適宜推廣。薑教授表示,目前,血管內治療已成為一些有條件醫院的選擇。

  AIS急性期治療的主要原則是處理好“挽救缺血半暗帶、減小腦梗死體積增大”與“症狀性腦出血或2型腦實質出血(PH2)增加”之間的關係。

  許多研究顯示,多數AIS 3小時後仍有缺血半暗帶。因此,AIS 3h後影像指導下溶栓、機械開通或多模式治療有其合理性。我們的經驗和文獻資料表明,機械開通率高於動脈和靜脈溶栓(90% 對60% 對50%),但淨效益還不清楚。

  薑教授表示,未來10年AIS急性期的治療預期將在下列幾個方麵取得一些進展:①可靠快速的MR/CT半暗帶和梗死灶成像;②平衡開通與PH2/症狀性腦出血;③機械開通;④遠程醫療;⑤神經保護;⑥醫療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最終使AIS患者得到最佳服務。

AIS治療性神經介入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薑教授指出,AIS治療性神經介入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關於AIS急性期血管內治療的有效性,資料相對匱乏。為此,薑教授建議,需進行有關.AIS急性期血管內治療的有效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拿出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在機械開通器械方麵,我國過分依賴國外產品;.因此,薑教授建議要激勵機械開通器械方麵的原創和創新,加快轉化醫學進程。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與遠程卒中網絡平台相配套的法規、行規。因此,需.盡快完善網絡醫療的相關法規與行業準則。

   專題鏈接:2012中國腦卒中大會

關鍵字:腦卒中,缺血性卒中,神經介入放射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