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簡介
入院時:診治僅考慮腦梗死
主訴 患者男,38歲,因語言障礙5天入院。
現病史 5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語言障礙,如表達、書寫錯誤以及不能閱讀。外院CT示左側額顳交界處低密度灶,診斷為腦梗死。
既往史 無心、腦及代謝性疾病史。
吸煙20年,20支/天;飲酒20年,3~4兩/天。
體格檢查 體質指數(BMI)27 kg/m2,血壓130/85 mmHg,神經科檢查定向力、記憶力、理解力、計算力正常,有命名性失語。右側掌頦反射、霍夫曼(Hoffman's)征陽性。
入院診斷 左側額顳葉腦梗死(穿支動脈病變可能性大)。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紅細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心肌酶譜、自身抗體、風濕三項等指標均正常。空腹血糖8.3 mmol/L,餐後血糖11.6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 %。甘油三酯8.02 mmol/L,總膽固醇8.5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39 mmol/L。
頭顱MRI 雙側額葉、左側島葉及基底節多發新鮮梗死灶,左側基底節區梗死後出血可能大,右側額葉及小腦陳舊性腔隙性梗死(圖1)。
圖1 頭顱磁共振成像(MRI)
血管超聲 左側頸總動脈斑塊形成。
經顱多普勒超聲 椎基底動脈血流減慢。
頭顱MRA 右側頸內動脈虹吸、椎動脈顱內段近基底動脈處變細、輕度狹窄,左側大腦中動脈M2段額支起始部狹窄(圖2)。
圖2 頭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入院時處理 神經科予營養神經、改善腦循環、調脂、抗血小板等治療。
入院後:心源性病因“浮出水麵”
心電圖 V1~V3導聯QS型、T波雙向,V4~V6導聯T波淺倒或低平(圖3)。
圖3 心電圖
超聲心動圖 左房左室擴大,室間隔基底段增厚,左室前壁、心尖部運動不良,左室射血分數為55%。心尖部異常占位,可疑附壁血栓。二尖瓣、主動脈瓣少量反流(圖4)。
圖4 超聲心動圖
心髒MRI 左室前間隔及前壁心肌變薄,運動減弱,左室心尖部占位。陳舊心肌梗死伴附壁血栓形成(圖5)。
圖5 心髒MRI
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分布呈均衡型,左主幹、回旋支、右冠狀動脈未見異常,而左前降支近段內膜不光滑,可見血栓,管腔狹窄最嚴重的程度約為50%。
最終診斷 腦梗死(雙側額葉、左側島葉及基底節);陳舊性腦梗死(右側額葉及小腦);冠心病 (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並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脂代謝異常;2型糖尿病。
治療及轉歸 隨著檢查的完善,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附壁血栓後,在神經科入院時處理的基礎上,加以冠心病二級預防治療,包括阿托伐他汀、美托洛爾、苯那普利等藥物治療。
抗凝治療方麵,先給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療,後續口服華法林,維持抗凝國際標準化比率(INR)2.5~3.0。患者拒絕心外科手術取栓治療。
出院半年時隨訪示患者恢複良好,沒有再發腦栓塞事件。但由於條件所限,患者未回院行超聲心動圖複查血栓情況。
■ 總結
入院時患者的定性診斷為腦梗死,定位為左側額顳葉,基礎病變認為穿支動脈病變可能性大。由於患者既往“體健”,無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史,因此,在患者入院時,神經科醫生沒有首先考慮心源性腦栓塞,認為腦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性大。
入院後心電圖提示有陳舊性前壁心肌梗死、超聲心動圖又提示左室前壁、心尖部運動不良,說明患者存在血流淤滯、血栓形成的基礎,結合患者大量吸煙、飲酒史以及實驗室檢查確診2型糖尿病和脂代謝異常,進一步行心髒MRI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後最終確定患者為心源性腦栓塞。
這例患者的治療策略與其他類型腦梗死基本原則相同,同時需要注意原發心髒病的治療,防止再發腦栓塞。
由於心源性腦栓塞與腦出血關係密切,心源性腦栓塞90%伴腦栓塞後出血,而梗死後血管損傷和血流再灌注是導致出血性腦梗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心源性腦栓塞患者的溶栓或抗凝治療還存在爭議。
2010年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薦,腦梗死發病後3~6小時內,無溶栓禁忌證者可予尿激酶或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溶栓。心源性腦栓塞患者是否行溶栓治療尚缺乏可靠的臨床證據。心源性腦栓塞急性期易發生出血性腦梗死,宜堅持個體化原則慎用抗凝治療。
專家意見
診斷心源性腦栓塞:早期識別很重要
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柯元南教授 同意左心室附壁血栓引起腦栓塞的診斷。這個病例給我們的一個教訓是,早期發生心肌梗死特別是在年輕患者中未引起警惕,緩解後未治療,導致很多心肌梗死患者因並發症入院。應重視超聲心動圖檢查對於心肌梗死的檢測價值,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劉梅林教授 本例為神經科收治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我們才接觸患者。冠狀動脈造影示左前降支狹窄最嚴重程度約為50%,可見血栓。結合超聲心動圖及心電圖結果,冠心病心肌梗死診斷明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沈潞華教授 該患者診斷是心源性腦栓塞。最近,腦血管與心髒的關係越來越受重視,心房顫動、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很多原因都可致心髒血栓脫落引起腦栓塞。這例患者雖沒有明確冠心病病史,但是有很多危險因素,吸煙、大量飲酒、糖尿病、脂代謝異常。超聲心動圖結果也提示左心室室壁運動不良,有附壁血栓,符合心肌梗死後的超聲影像。血栓脫落是患者腦栓塞的來源。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許玉韻教授 這例患者病情比較複雜。患者年輕,有動脈粥樣斑塊,還有很多危險因素,其心肌梗死病因能否確定?
年輕人發生腦梗死,有時可能是先天解剖結構原因,可能會有先天性畸形。另外,缺血性腦卒中有沒有可能是高凝狀態?現有一些有關高凝與基因相關性的檢查,可能目前不太普及,如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化受體等,這些檢查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狀態。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華琦教授 對於這個病例,各位專家都傾向於心源性腦栓塞。但是也要進行鑒別診斷,因為患者同時存在很多危險因素,如吸煙、肥胖、糖脂代謝異常等。另外,對於心源性腦栓塞的病因,除了心房顫動、心肌梗死、擴張型心肌病、機械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內膜炎、心房黏液瘤等,還不應該遺漏卵圓孔未閉。我們醫院神經科對<50歲年輕腦梗死患者做食道超聲檢查發現,先天性卵圓孔未閉發生率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發生率>30%。
治療心源性腦栓塞:早期溶栓缺證據
柯元南教授 關於治療,我認為這個病例不一定適合外科治療,華法林抗凝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慢慢消除血栓。
劉梅林教授 關鍵是患者應采取何種治療方案,左室附壁血栓如何處理對患者最有利。年輕患者,冠狀動脈病變不重,如無切除室壁瘤及冠狀動脈搭橋適應證,手術治療並不一定優於抗凝治療。此類患者治療選擇需慎重,應鼓勵患者做好二級預防及相關危險因素控製。
沈潞華教授 如果患者沒有心源性原因,目前對於單純腦栓塞的溶栓時間窗是3小時以內,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溶栓可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本例患者就診時間晚,不適合溶栓,心髒內大血栓在溶栓後一旦脫落,進入全身血管造成栓塞,是很危險的。
外科手術是否可行需結合其他情況,如冠狀動脈病變的情況、心髒結構和功能改變等。
有些患者單純抗凝治療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因此,這例患者還是應該進行抗凝治療。關於抗凝治療的選擇,目前有很多抗凝藥,如華法林、低分子量肝素以及一係列新藥,現在臨床可以使用的主要還是肝素。在對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時,要考慮出血問題。腦栓塞很容易出血,應當進行個體化治療。
許玉韻教授 缺血性卒中患者常並發腦出血,一般24小時~1周內發生率很高,神經科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的出血轉化,溶栓後出血發生率非常高,一般不用溶栓治療。但是,對於心髒附壁血栓,不進行溶栓就要進行抗凝治療。
華琦教授 在治療方麵,同意大家的觀點,患者適合抗凝治療,不適合外科手術。因為即便進行手術取栓治療,患者心髒結構不改變,還可能再形成血栓。究竟抗凝治療在急性期後什麼時間開始,則需要心腦更好的對話。
(張麗麗整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範琰副主任醫師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