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改變強調普遍性

作者:高京宇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1-31

  inserted image

  圖為李小剛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生活習慣慢慢養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慢性疾病而言是有效且省錢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是對健康的一種良性“儲蓄”。所以,為了健康,我們需要打破之前的不良生活習慣。那麼,突然轉變生活方式,對健康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李小剛在做客由醫學論壇網和新浪健康共同推出的《名醫堂》節目中,對突然轉變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一位患者習慣每天吸一包煙,出於對健康的考慮,我們勸其戒掉。他對我們說:“大夫,我沒有其他別的愛好,就喜歡吸煙,吸煙讓我感覺很舒服,已經成為習慣,讓我把煙戒掉還不如死了算了。”這個人對煙草的態度其實很普遍,他對於長期形成吸煙習慣感覺很舒適,如果強行讓其改變並不合適,甚至會影響他的病情,導致血壓升高等危險,需要慢慢循序漸進助其戒煙。

  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強調普遍性。舉幾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對於不吸煙的人勸其不吸煙,也不要被動吸煙。對於有長期通宵打麻將、撲克的人群,應勸其改變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為一些腦血管病往往出自熬夜,尤其是腦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舉了以上幾個方麵的例子,其實是想說明生活方式的改變有些需要“急刹車”,而有些需要“慢慢減速”。例如飲酒,我們可以“慢慢減速”,而對於像熬夜打撲克玩電腦這樣的生活方式就必須進行“急刹車”了。 

  相關精彩視頻請點擊:

  生活方式與疾病(1)

  生活方式與疾病(2)

  生活方式與疾病(3)

  生活方式與疾病(4)

關鍵字:生活方式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