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其入選的腦葉自發性腦內出血患者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血腫周圍組織灌注受損,表現為剩餘函數達峰時間、腦血容量和腦血流量受損。早期手術治療後,上述指標均有改善。研究在2011年12月22日在線發表於《卒中》(stroke)雜誌。
該研究的目的在於評價須接受手術治療的腦葉出血患者的腦血流動力學。研究共納入20例接受手術切除腦葉自發性腦內出血的患者,這些患者在手術前後均接受CT腦灌注成像顯像。在四個定義的感興趣區域進行對比劑平均通過時間、剩餘函數達峰時間、腦血容量和腦血流量測定。
結果表明,手術前,與同側和對側半球相比,出血周圍區域的剩餘函數達峰時間、腦血容量和腦血流量峰值時間均顯著受損。血凝塊移除後,腦血腫周圍組織的灌注顯著改善。手術後,剩餘函數達峰時間、腦血容量和腦血流量在出血周圍區域與同側、對側半球相比無顯著差異。
然而,這些早期的血流動力學測量指標改善是否能夠影響繼發性神經元損傷和最終臨床結局,以對抗自發性腦內出血的自然過程,目前尚不明確。
鏈接:
Perfusion CT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Loba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Effect of Surgery on Perihemorrhagic Perf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