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預測研究

作者:廣州市腦科醫院 寧玉萍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9-08

    

  圖為寧玉萍教授在《第二屆全國癡呆與認知障礙會高級講授班及學術研討會》上進行專題報告演講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概念是逐漸形成和演變的,通常是指輕度記憶或認知損害,但對日常生活能力無明顯影響,未達到癡呆的程度,是介於正常衰老和癡呆的中間狀態。2010年《柳葉刀神經病學》雜誌發表了NIH等組織的以美國專家為主的專家團修訂的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一些定義,把MCI定義為可檢測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對工具性日常能力無明顯影響。該定義的MCI為有症狀的癡呆前期,患者懷疑有癡呆,但不符合新修訂的AD研究用標準,且認為MCI一定發展為癡呆。

  MCI有多個診斷標準,如1999年Peterson工作組確立的診斷標準,該標準主要針對遺忘型MCI的診斷;而2004年MCI國際工作組診斷標準是一個廣泛的標準;201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布了MCI due to AD的診斷標準,該標準包括臨床和研究用標準,臨床標準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臨床機構,不需要特殊檢查,研究用標準需結合生物學標記物進行診斷。

  MCI是癡呆的高危人群,發展為癡呆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10倍。近年來,圍繞神經心理、基因、腦脊液生物學標記物、影像等方麵,開展了一係列關於MCI向癡呆轉化的預測研究。研究得出結論:認知功能的損害程度,預示著MCI向癡呆進展的速度;明顯的執行功能受損,預示患者轉化為路易體癡呆或額顳葉癡呆的可能性大;情景記憶受損,預示MCI進展為AD;精神行為症狀中,抑鬱症狀對MCI向癡呆的轉化最具有預測意義,有抑鬱者比無抑鬱者,轉化風險高2.6倍;工具性日常能力和社會功能損害也預示著MCI向癡呆的轉化。

  APP、PS1、PS2基因有多種突變和早發性AD有關,存在這些基因顯性型突變的MCI患者,可能就是前驅期AD;而攜帶APOEε4基因的MCI患者,發展為晚發性AD的風險增高。

  腦脊液生物學標記物的預測研究,集中在Αβ42、T-tau和P-tau 。低濃度的Αβ42、高濃度的T-tau、高濃度的P-tau181預示著MCI向AD的轉化。一項包括了19個研究的Meta分析顯示,在約兩年半的隨訪中,37%的MCI患者轉化為AD,對Αβ42、T-tau、P-tau進行預測作用效應分析,其Cohen,delta值分別為0.84、0.9、1.2,P值均<0.001;聯合測定Αβ42 、T-tau的濃度,預測MCI向AD轉化的靈敏度為87%,特異度70%,陽性預測值65% ,OR值18.1。

  從認知正常發展到AD,內側顳葉進行性萎縮。結構影像顯示的海馬、內嗅皮層萎縮,預示MCI進展為AD。Devanand等開展的一項研究,納入139名MCI患者,5年隨訪中,發現轉化為AD的MCI患者,海馬體積比認知功能保持穩定的MCI患者低11%,比正常對照低14%;內嗅皮層的體積比認知功能保持穩定的MCI患者低17%,比正常對照低29%。

  PET(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SPECT(單光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儀)功能影像顯示的顳葉、頂葉低代謝、低灌注,預示MCI向AD的轉化。一項納入24項研究,共有1112名MCI患者的Meta分析顯示,FDG-PET對預測MCI向AD轉化有較好的陽性似然比和優勢比,預測準確率優於MRI和SPECT,而MRI和SPECT的預測準確率無顯著性差異;FDG-PET、MRI和SPECT三者預測MCI向AD轉化的靈敏度和特異度無顯著性差異。

  匹茲堡複合物B是澱粉樣蛋白的特異性分子探針,滯留率和腦脊液Αβ42濃度呈負相關,在AD腦內攝取明顯增高,放射性清除緩慢,在MCI患者中的滯留量介於正常人和AD之間。在David等的一項研究中,以11C-PIB-PET掃描了23名MCI患者的額葉、前扣帶回、楔前葉、頂葉、內側顳葉、枕葉皮層外側和枕極這七個感興趣區域,計算各個區域的11C-PIB滯留的體積比率分布值,規定七個感興趣區域中任一個區域的體積比率分布值在參考標準以上者為11C-PIB-PET陽性,七個感興趣區域的體積比率分布值都在參考標準以下者為11C-PIB-PET陰性。其中,13人陽性,10人陰性。經過平均約兩年的隨訪,13名陽性患者中,5名進展為AD;10名陰性患者中,均沒有進展為AD,且其中3名患者認知功能恢複正常。  

  在2011年美國NIH發布的新的AD診斷標準中,把AD的生物標記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反應β澱粉樣蛋白沉積的生物標記物,包括腦脊液Αβ42濃度、澱粉樣蛋白的PET顯像;第二類是反應神經元損傷的生物標記物,包括腦脊液Tau蛋白、P-Tau、海馬萎縮、內側顳葉萎縮、腦萎縮的比率以及FDG-PET、SPECT顯示的顳、頂葉皮層低代謝、低灌注;第三類是關於炎性、氧化應激等方麵的生物標記物。

  MCI due to AD的研究用診斷標準依據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元損傷這兩類標記物證據進行診斷和分型。當兩類標記物均檢測到的時候,表明MCI是由AD的病理生理變化所致的可能性很高,患者很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進展為AD。當兩類標記物中隻檢測到其中的一類,另外一類由於技術或者經濟等原因未進行檢測的,表明MCI有可能由AD的病理變化所致,發展為AD的速率和機率低於第一種情況。

  當兩類標記物均為陰性時,MCI由AD的病理生理變化所致的可能性很低,這類患者發展為其他類型的癡呆可能性較大。如檢測到其他生物學標記物,則提示MCI向其他類型癡呆的轉化:明顯的額顳葉萎縮或低代謝、低灌注,提示額顳葉癡呆;SPECT顯示多巴胺轉運體減少,提示路易體癡呆;腦結構性影像顯示廣泛的腦血管病變,提示為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腦電圖周期波、Tau蛋白明顯異常升高、DWI顯示皮層、殼核或丘腦高信號、認知功能短期內迅速下降,則提示朊蛋白病。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預測研究,可以發現癡呆的高風險人群,並對其進行早期的幹預和治療,以延緩疾病的進展,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關鍵字:輕度認知障礙,癡呆,寧玉萍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