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卒中防治領軍人物答本報記者問

作者:陳婕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7-07

  本屆天壇會邀請到數位國際卒中防治領軍人物,使國內學者不出國門就能近距離感受大家風采。在會議前夕,《循環周刊》記者通過電子郵件采訪了四位參會的國際知名學者,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點與背景,就卒中防治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

如何縮短就診至治療決策時間?

inserted image

Sacco教授時間就是大腦,啟動卒中溶栓治療應分秒必爭。大部分卒中中心通過係統和流程的建立來最大程度減少實驗室檢查結果的延遲報告。這樣做的目標是使患者至急診室就診60分鍾之內就完成評估並明確治療策略。一些必要的檢查項目常被“打包”或通過特殊形式來提醒實驗室工作人員,而某些特定係統則使醫生能更及時獲悉檢查結果。

  此外,所有卒中患者均需要進行非增強頭顱CT或MRI、血糖、血電解質/腎功能、心電圖和心肌缺血標誌物等檢查。醫生在得知部分檢查結果[如包括血小板在內的全血細胞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後才啟動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溶栓治療是較理想的狀態,但治療不能因等待檢查結果而被延誤,除外以下情況:①臨床上疑似有異常出血或血小板減少症;②患者接受了肝素或華法林治療;③抗凝劑應用不詳。

如何合理應對顱內出血?

inserted image

Sacco教授顱內出血(ICH)是致死率最高的卒中類型之一,但其治療研究進展較顱內梗死緩慢。盡管一些治療ICH的藥物在中國被應用,但目前尚無一種藥物能提供最高等級證據,並獲得AHA推薦。

  控製血壓是減小ICH風險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並對延緩急性期進展有一定益處,但有待更多研究加以證實。某些病例仍然需要通過手術來清除ICH,尤其對於小腦和某些腦葉的出血。

如何評價並應用卒中風險評分?

inserted image

Johnston教授卒中風險評估經曆了從California(包括年齡、臨床特征、症狀持續時間和糖尿病)、ABCD(包括年齡、血壓、臨床特征和症狀持續時間)、ABCD2(包括ABCD評分項目+糖尿病)、ABCD3(包括ABCD2評分項目+雙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ABCD2I(包括ABCD2評分項目+腦部影像學)至ABCD3I(包括ABCD3評分項目+腦部和頸動脈影像學)評分的演進,上述評分各具特點:

  ● ABCD2評分是目前經過最認真驗證效力的評分,適於在無法獲得影像學資料時應用。

  ● ABCD3評分的效力在原始研究和其他研究中均未獲得證實,因此最好不要在當前應用。

  ● ABCD2I和ABCD3I評分將影像學結果加入原有評分中,預測效力優於ABCD2評分。

  將影像學檢查結果加入卒中風險預測評分具有一定益處,但其預測效力應在不同人群中進行獨立驗證。此外,數項研究結果已顯示,新發梗死(最好由彌散加權MRI和CT同時證實)以及大血管狹窄或阻塞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繼發卒中的危險因素,獲得上述病變的證據能進一步提高預測效力。臨床醫生的最終需求是將敏感的腦部損傷檢測(如血生物標誌物)加入風險預測評分中,且其預測效力應優於影像學。

如何借鑒GWTG來提高總體醫療質量?

  Peterson教授 “跟著指南走(GWTG)”項目允許研究者對美國千餘家醫院的100萬餘例卒中患者的醫療及預後情況進行研究,除了具有研究價值之外,該項目還為醫院提供了醫生醫療行為與美國國家卒中指南匹配度的反饋情況,從而提高了美國卒中醫療質量以及治療的時效性。因此,我積極鼓勵中國也建立類似的卒中協作質量提高注冊係統。這種注冊係統的成功必須符合以下特點:鼓勵連續納入卒中患者;通過標準化定義來收集有限數量的重要臨床信息。

  我非常興奮地得知中國正在進行這方麵的努力,相信有朝一日中國的結果將為全球注冊係統和協作研究提供支持。

如何理解CT和MRI在卒中急性期的應用價值?

inserted image

Fisher教授CT和MRI在評估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決策方麵具有重要價值,但兩者各有利弊。

CT的優勢與劣勢

  CT應用廣泛,能迅速進行檢查,並易於鑒別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

  CT平掃 在少數情況下能檢測到血栓,但在缺血性卒中起病數小時內,可能無異常表現或僅表現為輕微異常。

  CT血管造影 在卒中(出血性除外)急性期患者中日漸應用廣泛,用於明確動脈阻塞是否存在及其部位。該檢查需注入對比劑,從而增加了輻射暴露,但其所提供的血栓部位信息能幫助醫生評判應用靜脈rtPA以外的治療是否有益。

  CT灌注 用於評估低灌注的腦組織,以期區分缺血半暗帶與梗死核心。然而,該檢查的效能尚未被證實,並不推薦常規用於當前臨床實踐。

MRI的優勢與劣勢

  MRI能提供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腦軟組織和血管的詳細情況,但多數患者無法及時進行該檢查。

DWI與PWI在出血不存在的情況下,彌散加權MRI(DWI)和灌注加權MRI(PWI)能早期檢測腦軟組織是否存在早期缺血損傷,評估腦灌注缺損的程度並進行定位。灌注異常而DWI無異常被稱為彌散/灌注不匹配,提示此部位接近缺血半暗帶,但其識別效力仍受到質疑。PWI存在更多問題,因為既往研究對缺血組織的定義不同,有待進一步研究。

MRAMRI血管造影(MRA)有助於明確血塊部位和血管阻塞的存在。

  目前推薦所有疑似卒中患者接受CT平掃檢查以排除出血,排除出血的患者再接受CT造影。對於卒中起病3~4.5小時後的患者,可考慮予以CT灌注檢查,但須謹慎解釋結果。推薦上述患者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MRI檢查,因為其對小血管卒中和大血管卒中時缺血半暗帶的識別準確性更佳。

關鍵字:卒中,MRI,GWTG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