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6日,2011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TISC)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今年,TISC開啟了發展曆程上新的十年,以嶄新形象和獨到視角與卒中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洞悉國際前沿,開拓臨床視野。
《循環周刊》將在本期和下期為您展現TISC 2011學術盛況。
開幕式 為攻克卒中吹響“進軍號”
6月25日,以“共鳴、共融、共通”為主題的TISC 2011在國家會議中心盛大開幕。經過十載探索發展,本屆TISC參會人數已超過6000人。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美國心髒學會(AHA)主席拉爾夫·薩科(Ralph L. Sacco)、世界心髒聯盟(WHF)主席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C. Smith)、北京市衛生局局長方來英、美國神經學會主席布魯斯·穆德克(Bruce Murdoch)等應邀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從不同角度不約而同闡述了卒中帶給全球的沉重負擔和攜手攻克卒中的決心。
黃潔夫指出,慢病防控是我國“十二五”規劃重要內容,TISC為我國腦血管病防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Sacco呼籲,攻克卒中,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該領域醫生應相互學習,攜手抗擊卒中。Smith則指出,世界在注視中國,TISC為中國樹立領導卒中防治的榜樣提供了機遇。
TISC論壇 卒中防控,任重道遠
全球卒中負擔日益加重,科研改變政策收效巨大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卒中中心約翰斯頓(Johnston)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每年超過1500萬人發生卒中;同時,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肥胖、吸煙、運動缺乏和傳染病發病率下降,卒中全球負擔將繼續增加,特別是在中低收入國家。
他指出,麵對日益加重的卒中負擔,科研結果對推動政策改變將產生巨大影響。例如,卒中中心的出現使加拿大多倫多地區卒中溶栓率由9.5%升至23.4%;又如參加指南績效研究的醫院醫療質量均有改善,特別是以低收入者為服務主體的醫院。
目前,卒中危險因素預測國家水平卒中發病率較差,尚須更大規模的防治研究,Johnston認為,中國應成為該研究的領航者。
從數字看我國腦血管病防控迫在眉睫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院士在報告中對我國腦血管病情況作了詳細介紹:
死亡率高2008年我國居民死因抽樣調查顯示,腦血管病已居首位,死亡率高於歐美國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於泰國、印度等亞洲發展中國家。
發病率增長快我國卒中發病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卒中年發病患者將達370萬。
複發率高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調查顯示,北京複發性卒中占27%,居世界各國主要城市之首;我國臨床分析表明,門診卒中患者約40%為複發病例,25%~33%患者在3~5年內複發。
經濟負擔重2004年我國腦血管病次均住院費用6356元,是農村人均年收入的2倍,占城鎮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的67%。政府辦綜合醫院腦梗死住院費用在2003年為11.7億元,2009年為81.9億元,年均增長117%。
王隴德院士指出,我國卒中防控尚存在一些主要問題,應推動“疾病治療-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和“個體-群體-群體加個體”的醫療模式改變。他提出,我國卒中防控目標為“十二五”結束時,卒中年發病率增長控製在5%以內,死亡率降低10%。
關注二級預防,卒中可防可控
Sacco介紹了卒中複發及二級預防,詳細解讀了最新AHA卒中防治指南。生活方式改變、抗血小板藥物、血壓控製和他汀藥物對減少卒中複發至關重要。
Sacco特別強調了AHA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7項簡單措施(Life's Simple 7):不吸煙或戒煙超過1年、體質指數(BMI)不超過25 kg/m2、每周體育活動至少150分鍾(中等強度)或75分鍾(高強度)、符合現行AHA指南健康飲食的4~5個標準、總膽固醇水平不超過200 mg/dl、血壓低於120/80 mmHg、空腹血糖低於100 mg/dl。按上述標準預防卒中有助於減少未來卒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