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卒中

作者: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 劉敬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6-30

劉敬教授在2011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早發卒中論壇作相關報告(點擊看大圖)

專家報告幻燈片請點擊:新生兒卒中——劉敬

  新生兒卒中(Neonatal stroke),又稱為新生兒腦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圍產期腦梗死或圍產期腦卒中,通常指在胎齡28周至生後28天之間發生於某一或某些腦血管供血區內的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分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兩種。

  發生率

  新生兒卒中發生率與出生體重密切相關,出生體重越低發生率越高。如出血性腦梗死的發生率在出生體重<750 g者為10%、750~1500 g者為2.2%、1500~2500 g者為0.1%,足月兒腦梗死的發生率為1/2300~4000。也有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新生兒出血性腦梗死的發生率為活產兒總數的6.2-63/10萬。

病因與高危因素

  1、出血性卒中(梗死)

  多由腦室內出血引起,故多見於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最常見的梗死部位是側腦室前角的背側和側腦室體外側的腦實質。高危因素包括宮內感染、早發型敗血症、胎兒宮內窘迫與窒息、宮內生長受限、成熟過度、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等,胎兒宮內窘迫和成熟過度是新生兒出血性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

  2 、缺血性腦卒中(梗死)

  2/3以上由大血管及其分枝梗死引起,大腦中動脈及其分支梗死最常見,占70%~90%,其中又以左側多見占80%。其次是大腦後動脈梗死,大腦前動脈梗死較為少見,亦可累及皮層內動脈和基底動脈,偶有大腦前、中、後動脈同時梗死者。最常見的高危因素是圍產期窒息缺氧、嚴重感染,其次是先天性心髒病、高凝狀態與血栓栓塞、遺傳性疾病和代謝紊亂等,先天性腦血管畸形也是新生兒腦梗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3 、臨床表現

  新生兒卒中的臨床表現千差萬別,從無任何臨床症狀到不同類型的驚厥、甚至昏迷。驚厥是新生兒腦梗死最常見症狀,且常為首發症狀,對有定位體征的新生兒驚厥應想到腦梗死可能。早產兒腦梗死則少有驚厥發作,但可有驚厥的腦電圖改變。此外,可有吸吮力減弱,間歇性肌張力減低或增強,體溫不穩定、前囟飽滿緊張、嗜睡、反應弱、呼吸抑製或呼吸暫停等表現。

  4、影象學診斷

  新生兒卒中的確診有賴於影像學檢查。常用者包括頭顱超聲、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超聲檢查常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的、非對稱性的腦室周圍腦實質的球形或三角扇形的強回聲反射,梗死區腦回常顯示不清或消失,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及腦實質回聲改變。梗死腦組織壞死、液化、吸收後形成腦囊腫。頭顱CT可見缺血區呈低密度灶,出血區呈高密度影。

  在早期有腦梗死和腦水腫時,可見梗死對側大腦半球的病變部位有不均勻的低密度區。CT診斷新生兒腦梗死的敏感性並不優於B超,最大缺點是在腦缺血發病後關鍵的數小時內不能提示病變,至少在12~24小時後才開始顯示缺血灶,5~7天時最清楚,因此不能用於早期診斷。

  MRI 是診斷新生兒腦梗死最可靠的手段,常規MRI梗死區表現為T1低信號和T2高信號。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DWI)表現為梗死區呈顯著高信號,是目前診斷新生兒腦梗死最敏感的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夠顯示腦血流,可清楚辨認大血管狹窄或閉塞,可發現直徑>1 mm的血管栓塞,並可顯示腦動脈瘤和血管畸形,對明確病變的具體血管、病變部位和病變性質有重要價值。

  5、腦電圖檢查

  可顯示局灶性或單側腦功能異常,常見周期性單側癲癇樣放電,其中α-腦電圖是目前較為精確的診斷方法。

  6、其它實驗室檢查

  (1)血液學檢查

  全血細胞計數、血氣分析、血沉、凝血酶原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等,必要時可作血紅蛋白電泳。疑有高凝狀態時,檢查有無蛋白C、S、抗凝血酶Ⅲ缺乏等。

  (2)其他檢查

  血電解質、血或尿氨基酸、乳酸、有機酸、尿糖、血脂、尿素、肝動能測定等以除外代謝性疾病,必要時進行遺傳代謝性疾病的篩查。

  (3)心髒檢查

  疑有心原性栓子或血栓可能時,應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

  (4)疑有病毒或細菌性感染時,作血培養、特異性病毒抗體檢測等,必要時作腦脊液檢查。

  7、治療

  尚無確切有效的成功經驗,總的原則如下:

  (1)急性期

  以對症和支持治療為主,原則是增加腦血流灌注、防止病情進展及病因治療。

  包括:①注意全身情況,穩定生命體征,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維持血糖正常,糾正各種代謝紊亂;②維持血壓正常,改善循環狀態,避免腦血流動力學紊亂;③控製驚厥、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保護腦功能;④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可選用阿司匹林或低分子量肝素等);⑤腦細胞營養藥保護和促進腦功能恢複;⑥血管擴張藥如複方丹參、川芎嗪等可適當應用,但有認為在梗死急性期不宜使用,需在腦血管自動調節功能恢複後才能慎用;⑦溶栓治療:常用藥物為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無效者可選用第三代纖溶藥替奈普酶(tenecteplase),但在新生兒的成功經驗並不多;⑧高壓氧治療;⑩選擇性頭部亞低溫治療:已有研究證實對局灶性腦梗死有較好效果。

  (2)恢複期

  以康複治療為主,繼續維持腦功能,促進腦康複。可采用按摩、理療、體療、運動功能訓練及針灸等綜合措施。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以盡量發揮代償潛能。康複治療應以保證那些日常生活中特別需要的功能活動以及對日後的學習和工作有重要影響的活動為主,並應爭取家長的積極參與,有助於鞏固和提高療效。

  8、預後

  新生兒卒中總的預後不良率為80%,其中病死率為9.1%。存活者後遺症發生率為74%,包括智力落後、認知障礙、腦癱、偏癱、癲癇、運動障礙、視力障礙和行為異常等。

  存在以下情況時預後不良的可能性大:①早產兒出血性腦梗死:近40%死亡,86%的存活者發展為痙攣性偏身癱或非對稱性四肢癱和智力障礙等;②在新生兒期出現驚厥及出院時仍有神經係統異常者;③MRI檢查證實同時存在在大腦半球、內囊和基底節損害者;④腦電圖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背景活動異常者易遺留偏癱,α-腦電圖顯示最大活動度<10 μv和/或最低活動度<5 μv者70%以上預後不良;⑤雙側損基底節梗死者常遺留智力缺陷。

關鍵字:卒中,腦血管,天壇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