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2011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期間,我們采訪了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Eric D.Peterson教授。
醫學論壇網:您這次在腦血管病臨床結局與比較效果學(CER)研究國際論壇中發表報告,這個論壇是大會首次開設,在腦血管病診治領域有哪些典型的比較效果學研究?
Eric D. Peterson:我非常榮幸參加此次會議。我在會議被邀請報告CER這一新興概念的原因是,對於藥物我們越來越關注其是否在患者中真正起效,或為何無效,我們關注患者的費用效益。在卒中領域中,我們的問題是溶栓效果如何?抗凝藥是否有效?是否能夠真正挽救患者?哪一類患者獲益更多?
利用已有的注冊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發現,哪類人群能獲益更多?哪些患者治療無效?CER可以利用已有數據使我們知道,怎樣使效益和費用保持均衡。
醫學論壇網:CER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它與循證醫學理念有何不同?
Eric D. Peterson:CER與循證醫學沒有本質的不同,CER可輔助循證醫學獲得我們需要的正確治療認知。CER有2種類型,一種是利用觀察性數據獲得日常臨床實踐的結果,另一種是臨床試驗直接比較2種治療效果。這2種類型都獲得循證醫學證據
醫學論壇網:在美國CER對於腦血管病臨床結局的影響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Eric D. Peterson:有很多例子,其中之一是心髒病發作中抗凝治療比較的研究。我們發現,在日常實踐中,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較使用低分子肝素有更多出血的危險,遠高於臨床試驗結果,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表現更好。我們很疑惑,因為臨床試驗並沒有顯示類似結果。
當我們回頭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使用了過高的劑量。我們將發現反饋給臨床醫生,建議他們使用合適的劑量,結果並未減少普通肝素的使用率,但出血率降低了。這就是藥物比較研究最終導致更好轉歸的範例。
醫學論壇網:CER有新哪些方法?
Eric D. Peterson:一是通過隨機臨床試驗比較A和B兩種治療效果,確保兩種治療是均衡的,我們可以比較其轉歸。另一種是患者已經開始使用兩種治療,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比較,問題是患者的情況是有差異的,我們需要去除組間混雜因素或差異,可以使用很多方法如回歸、多變量分析等統計學方法。
醫學論壇網:國際注冊研究能夠提供重要的醫療信息,它是怎樣運作的?
目前國際性注冊研究很少。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國家注冊研究數據來分析國家之間的差異。中國目前正在收集大型卒中治療數據,美國也有大型卒中注冊研究,我們將比較兩國的治療差異和轉歸。
醫學論壇網:CER有時可以得出與臨床試驗不同的結果,其結果是否會影響實踐指南?
Eric D. Peterson:我們從臨床試驗和觀察性研究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我們會分析臨床試驗中的患者與現實世界患者的差異原因,是試驗方法、藥物劑量還是其他原因?當注冊研究和臨床研究出現差異時,可以使我們有機會了解更多有關兩種人群的信息,最終明確實施臨床試驗的最佳方法。
醫學論壇網:腦血管醫療質量控製方麵,有哪些亟需注意的重要問題?
Eric D. Peterson:在卒中治療領域,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無論是臨床試驗還是大型觀察性注冊研究,我們無法比較或建議臨床醫生應該怎樣做。即使我們有了證據,在臨床實踐中,循證醫學也常常得不到真正實施,臨床實踐並不總是依據循證醫學。
中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全國的醫生中促進最佳循證醫學治療,這也是我們在美國正在努力進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