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栓治療不增加腦海綿狀血管瘤出血風險

作者:璐璐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5-30

inserted image

腦海綿狀血管瘤


  法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腦海綿狀血管瘤(CCM)症狀性出血風險較低;抗血栓治療似乎並不增加CCM相關的出血可能。

  CCM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診斷,常常無症狀。其潛在的出血風險往往限製了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栓治療。

  該研究共納入78例腦血管畸形患者,其中,59%為女性,平均年齡46歲;41例(53%)為單發病灶,37例(47%)為多發CCM(觀察到共351處CCM,平均每名患者有4.5個CCM)。診斷事件為:症狀性出血(12例,15%),癲癇發作(9例,12%),局部無關出血的神經功能缺損(14例,18%),另外43(55%)例患者在診斷時無症狀。

  結果顯示,平均隨訪時間為4.7年,共計觀察1638 CCM-年。總體上,9例患者(12%)在隨訪中發生症狀性出血(平均發生率為2.5%/[患者·年]或0.5%/[CCM·年])。相比從前沒有發生過CCM出血的患者(平均發生率1.9%/[患者·年]或0.4%/[CCM·年]),從前有過出血的患者發生出血的頻率更高(平均發生率5.7%/[患者·年]或1.0%/[CCM·年])。隨訪期間,14例(18%)患者接受抗血栓(即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製劑)治療,其中包括5例口服抗凝血劑;在130 CCM-年的觀察中,未發現出血並發症。

  文章在線發表於第20屆歐洲卒中會議官方網站。會議專題:http://zt.cmt.com.cn/zt/ESC20/index.html

  原文標題:The effect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on hemorrhage from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關鍵字:抗血栓,治療,腦海綿狀血管瘤,出血,風險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