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北京國際神經病學會議”上,程焱教授就帕金森病(PD)的非運動症狀做了精彩發言,主要內容集中在PD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抑鬱、情感淡漠、焦慮和神經症狀等幾個方麵。程教授根據最新的相關研究,從誘發原因、處理及用藥等方麵做了詳細的闡述。
膀胱功能障礙
30%-50%的患者都有膀胱功能障礙。
原因有兩個方麵,一是逼尿肌反應性增高,導致尿頻、尿急、夜尿增多;二是逼尿肌反應性降低,引起排尿起始困難、不能完全排空、充盈性尿失禁。
針對這兩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針對逼尿肌反應性增高,導致尿頻、尿急的情況,應排除泌尿係感染,夜尿增多應減少晚餐後攝水量;可以使用外周抗膽堿能藥物,如奧昔布寧、托特羅定等;還可以使用醋酸去氨加壓素氣霧劑吸入減少夜尿;如果是頑固性過度興奮性膀胱,就需要進行肉毒注射。針對逼尿肌無力的情況,可以使用α-受體阻滯劑,如特拉唑嗪。
體溫調節障礙
30%-50%的病人可以有發汗的異常,多汗比較多見,另外有熱不耐受,尤其是一到冷天,手腳冰涼,症狀加重,多見於症狀波動的病人,多數發生在“關”期。
主要是由於下丘腦功能障礙,導致皮膚發汗反射障礙。
處理的方法是要調整抗帕金森的藥物,調整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減少症狀波動,減輕汗液分泌,嚴重的時候可以給抗膽堿能藥物。
便秘
便秘是PD患者頑固性的非運動性症狀,由胃腸蠕動減慢導致,超過50%的患者受累,可發生在運動症狀之前。
此症狀是由於中樞和結腸DA能神經元嚴重變性脫失以及抗PD藥物的副作用引起。
處理的方法是要加強鍛煉身體、飲食調整、水果攝入;可以使用緩瀉劑乳果糖等藥物;也可以使用等滲的聚乙二醇溶液改善腸道蠕動和糞便粘稠度;還可以使用胃腸動力藥,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還有就是停用抗膽堿能藥物。
PD疼痛
60%-70%的PD患者承受著疼痛的折磨,多位於頸部、脊柱旁、腓腸肌及關節痛、全身痛。可分為骨骼肌肉疼痛,肌張力障礙疼痛,根性疼痛,中樞5-HT、NA介導的疼痛(患者對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處理的方法多是使用藥物,主要有非甾體止疼藥、左旋多巴(提高患者痛閾值,合用止疼藥效果好)、局部肉毒注射治療、度洛西汀等。
PD抑鬱
治療:調整PD治療方案,使患者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多巴胺受體激動劑作用在D2/D3受體,改善皮層基底節神經環路功能,改善抑鬱。
SSRI:帕羅西汀、西肽普蘭、舍曲林、氟伏沙明
SNRI:文拉法辛
TCA:阿米替林等可以考慮應用,但是抗膽堿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較多,受限製。
PD情感淡漠
是PD特征性的表現,可以與抑鬱同時出現,也可單獨出現。可通過情感淡漠評定量表(apathy rating scale)進行評定。
處理的方法是使用呱甲酯、安非拉酮、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
PD焦慮
約40%的患者存在焦慮,可表現為廣泛性焦慮症、社交焦慮和驚恐發作。
焦慮與運動症狀波動關係密切,66%的症狀波動患者存在焦慮,大部分發生在“關”期。
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三點:
1、“關”期焦慮症患者多巴胺能藥物治療改善運動症狀有效;
2、抗焦慮藥物:苯二氮卓類、SSRIs;
3、丘腦底核DBS有助於焦慮症狀的控製。
PD神經症狀
處理的方法一是控製誘因,如感染、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等;二是減少多藥合用,如抗抑鬱劑、抗焦慮藥物、鎮靜催眠藥物。
尤其要注意的一點是,在調整左旋多巴劑量之前按下列順序停藥:抗膽堿能藥物——MAO-B(司來吉蘭)——金剛烷胺——DA受體激動劑。
會議專題http://zt.cmt.com.cn/zt/BICN201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