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抗凝治療會增加缺血性卒中的出血危險

作者:陳曉婷譯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1-02-25

  近日,德國的一項研究報告,通過建立口服抗凝治療時發生缺血性卒中的小鼠模型,研究者發現,華法林預治療極大增加了大腦中動脈閉塞24小時後的出血性轉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HT)危險,而再灌注損傷似乎是這種情況的重要成因。研究報告2月17日在線發表於美國《Stroke》(卒中)雜誌。

  目前,長期口服抗凝藥治療的患者比例正在上升。對於口服抗凝藥治療時發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可選擇的治療方式非常有限;另外,有關這種情況下發生HT的危險度的臨床資料也極少。為此,研究者建立了口服抗凝藥治療時發生缺血性卒中的小鼠模型,以評估HT的發生率和特點。

  研究者用華法林預處理C57BL/6小鼠(n=59)。未經處理的小鼠(n=32)作為對照組。研究者對小鼠的右側大腦中動脈實施3小時短暫閉塞。在第一組小鼠中,研究者用肉眼觀察大腦中動脈閉塞24小時後缺血性病變的大小和HT情況。在第二組小鼠中,研究者對以不同國際標準化比值抗凝水平處理的小鼠,在大腦中動脈閉塞後不同時間點,采用光度法血紅蛋白分析儀進行HT定量分析。

  結果顯示,口服抗凝藥治療時發生卒中會導致所有經抗凝小鼠發生HT,而對照組隻有14%的小鼠發生HT。大腦中動脈閉塞24小時後,對照組平均HT出血量為0.3 ± 0.4µL,以平均國際標準化比值為1.9 ± 0.5的水平抗凝的小鼠,其平均HT出血量為4.2 ± 1.7µL(與對照組相比P<0.05),以國際標準化比值為2.9 ± 0.9的水平抗凝的小鼠,其平均HT出血量5.2 ± 2.7µL(與對照組相比P<0.001)。與再灌注21小時後被執行安樂死的小鼠相比,再灌注當時被執行安樂死的經抗凝小鼠發生較少的HT(分別為5.9 ± 3.6µL和1.6 ± 0.5µL,P<0.05)。

相關鏈接:Increased Risk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Ischemic Stroke Occurring During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Mice.Stroke. 2011.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 February 17, 2011, doi: 10.1161 / STROKEAHA. 110. 604652.

關鍵字:抗凝,治療,缺血性,卒中,出血,HT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