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眼部運動裝置輔助診斷後循環卒中

作者:Stroke 來源:medlive 日期:13-03-13

  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可分析頭部及眼部運動的新型裝置有可能使椎基底動脈係統卒中的診斷發生革命性變化。這項旨在研究該裝置效用的“概念驗證”研究3月5日在線發表於《卒中》雜誌[Stroke 2013 Mar 5]。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斯 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David E. Newman-Toker博士說,與前循環卒中不同,後循環(腦幹或小腦)椎基底動脈係統卒中以眩暈為主要症狀。因此,它們往往被誤診為內耳問題,例如眩暈或其他前庭相關的疾病,從而導致很多患者被錯誤地送回家,最後出現更大範圍的卒中或不良轉歸。這種新型裝置類似於一副技術含量很高的“泳鏡”,能夠準確地區分卒中患者和有相對較為良性的內耳問題的患者。

  該研究納入了12例因急性前庭綜合征(定義為新發持續性眩暈/頭暈、眼球震顫、惡心/嘔吐、頭部運動不耐受、或新發步態不穩)到急診室就診的患者,並使用該新型裝置對患者進行了檢測。該裝置記錄了這些患者的眼部運動,包括檢測前庭-眼球-反射功能的定量水平頭部脈衝。

  所有患者還進行了MRI以證實卒中診斷。結果顯示,該新型裝置在正確診斷卒中(6例)和外周前庭疾病(6例患者)方麵的準確性為100%。

  Newman-Toker博士指出,他的團隊之前已經描述了一種通過個體化分析不同類型眼部運動而在該患者人群中診斷卒中的方法。他說,“但是這非常難以操作。需要積累多年經驗,而且目前隻有受過良好培訓的神經-眼科醫師或神經-兒科醫師會用這種方法。但是大多數急診室都沒有這些受過良好培訓的專科醫師,因此期望普通急診室醫師能夠分析高度複雜的眼部運動是不現實的。但是現在我們擁有了可自動操作的裝置。”

  他補充說,“該裝置的敏感性準確率非常高——約99%——並且特異性也非常高,約97%。”他補充說。“這種方法甚至要比MRI掃描好,後者的敏感性約為80%。”

  這種稱為ICS Impulse裝置使用時,是讓患者戴上一副配備紅外攝像機的護目鏡。攝像機會錄下10~15分鍾的眼部和頭部運動視頻,然後由計算機程序解讀這些視頻。Newman-Toker博士把攝像頭比作眼部的心電圖(ECG)。他說,“和ECG能夠告訴我們患者有心髒病發作一樣,這種裝置也能夠告訴我們患者有卒中。”Newman-Toker博士解釋說,約75%的卒中發生於前循環,並且具有典型的卒中表現:偏側肢體無力和語言障礙,這使得它們相對容易診斷。另外25%的卒中發生於後循環,表現為眩暈和平穩問題。他估計目前約1/3此類卒中被漏診,如果患者僅表現為眩暈,且身體一側沒有無力表現,約半數被漏診。

  在美國,每年約有20萬例發生於腦幹或小腦的卒中,他估計2~3萬人由於醫生沒有及時幹預而遭受終身損害。他還說,每年約有400萬例因眩暈到急診室就診的病例,但是在這些患者中,僅約5%真正有卒中。“在這400萬眩暈病例中,約40%可能會做CT掃描。但是這些小腦卒中往往不會在CT掃描上表現出來,CT掃描隻能檢出約20%的病例。因此我們在CT掃描上浪費了數億美元。”

  Newman-Toker博士指出,雖然卒中的典型症狀現在已得到公認,但是很多人仍未意識到眩暈是卒中的症狀之一。我們需要更多這方麵的教育。當這種裝置變得更普遍可用時,我認為將鼓勵實施教育項目以提醒公眾注意這種卒中。

  他說,另一項有關該裝置益處是是其在可負擔範圍內。他估計每個裝置將花費約1.5~2萬美元,每次檢查將花費約30~70美元。相反,一台MRI掃描儀花費約1~2百萬美元,每次檢查花費約1200~1600美元。

  這項研究所用的裝置由GN Otometrics公司生產,其安全性已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批準,並且已被批準用於內耳疾病的前庭檢測。然而,Newman-Toker博士指出,“雖然該裝置已經可用,但是我並不倡導每個急診室立即買一個用於卒中診斷。”

  他同時還說,更大型的研究應更加關注與該裝置相關的費用及醫療質量,他現在正在尋求進行此類試驗的資金。“我們將會調查用或不用該裝置會漏診多少卒中患者。”

  文章編譯自:Quantitative Video-Oculography to Help Diagnose Stroke in Acute Vertigo and Dizziness: Toward an ECG for the Eyes

關鍵字:後循環卒中,新型眼部運動裝置,輔助診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