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療精要

作者:陳婕 根據Biller教授演講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6-28

  是卒中嗎? 快速(FAST) 檢查以下體征:

  在2009屆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美國學者比勒(Biller)教授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現代治療”為題,精要且係統地闡述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從診斷、治療到預後的全過程,使參會醫師獲益匪淺。 

  精要1 避免誤診 

  缺血性卒中(IS)在臨床實踐中被誤診的情況並不少見,誤診率為13%~19%,5%發生在CT或實驗室檢查後。分別有17%、17%、15%和13%的缺血性卒中被誤診為癲癇發作後狀態、全身感染、腦腫瘤及中毒和代謝性疾病。 

  神經科專家、神經科住院醫師和急診科醫師正確診斷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性分別為76%、32%和22%,可見非神經科醫師更常出現誤診。由於“時間就是大腦”,及時診斷缺血性卒中至關重要,所以應盡量在溶栓治療時間窗內避免誤診。 

  精要2 預測溶栓治療獲益 

  預後良好的預測指標如下。 

  1. 症狀出現後90分鍾內獲得有效治療。 

  2. 基線CT掃描結果正常。 

  3. 基線卒中嚴重程度較輕。 

  4. 無糖尿病病史。 

  5. 治療前血糖水平正常。 

  6. 治療前血壓正常。 

  預後不良的預測指標如下。 

  1. 有占位效應的廣泛低密度區域或治療前CT掃描提示低密度區≥大腦中動脈供血範圍的1/3。 

  2. 高齡。 

  3. 應用較大劑量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 

  4. 合並糖尿病。 

  5. 治療前血糖>11 mmol/L。 

  6. 治療前、治療期間或治療後,血壓(尤其是舒張壓)顯著升高。 

  7. 治療後血壓升高,需要持續給予降壓藥物治療。 

  8. 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嚴重。 

  9. 治療方案與美國國立神經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試驗操作規程不符。 

  精要3 溶栓後血壓管理 

  溶栓治療後的血壓管理要注重血壓測量頻率,建議溶栓治療後最初2 小時內,每15 分鍾測量1次血壓;隨後6小時,每30分鍾測量1次血壓;之後每1 小時測量1次血壓,直至給藥後16 小時。 

  在診治過程中,當患者舒張壓為105~120 mmHg或收縮壓為180~230 mmHg時,建議給予拉貝洛爾 10 mg靜脈推注持續1~2 分鍾,每10~20 分鍾可重複1次,最大劑量為300 mg,或給予拉貝洛爾10 mg靜脈快速注射(bolus),隨後以2~8 mg/min持續靜脈滴注。 

  當舒張壓為121~140 mmHg或收縮壓>230 mmHg時,也可給予上述治療,或給予尼卡地平5 mg/h靜脈輸人,每5 分鍾加量2.5 mg/h,最大劑量為15 mg/h。當舒張壓>140 mmHg時,給予硝普鈉0.5 μg/(kg・min)靜脈輸注。 

  精要4 溶栓後顱內出血的處理 

  多項臨床研究(ECASSⅠ、ECASSⅡ、NINDS、ATLANTIS、PROACTⅠ、PROACTⅡ)顯示,AIS溶栓後出現症狀性顱內出血的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 

  患者發生顱內出血後,應立即停用溶栓藥物,並對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PTT)、血小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進行檢查,並進行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 

  此外,及時給予患者急診頭顱CT平掃,必要時每6 小時給予患者2單位新鮮冷凍血漿(FFP),持續24小時,或6~8單位(最多20單位)冷凝蛋白,若給藥1小時後患者的纖維蛋白原<200 mg/dl,則重複給藥。必要時也建議給予6~8單位血小板,氨基已酸5 g溶於250 ml生理鹽水,持續給藥1 小時以上可作為最後的措施。 

  此外,請血液科及神經外科會診也很重要。 

  精要5 tPA治療AIS的標準 

  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是溶栓治療AIS的金標準,已獲得美國FDA認可。 

  NINDS tPA研究顯示,12%的tPA組患者預後良好,顯著優於安慰劑組,但tPA在降低死亡率方麵的總體優勢不顯著,且出血率較安慰劑組升高5%,因此合理掌握tPA治療AIS的指征,在臨床實踐中意義重大。 

  對於臨床診斷為AIS,伴明顯神經功能缺損,且發病時間<3 小時的患者,可考慮給予tPA治療。然而歐洲急性腦卒中協作組研究(ECASS Ⅲ)顯示,在卒中發病4.5 小時內給予tPA溶栓,也可使患者獲益。 

  出現以下情況者不建議給予tPA治療。 

  1. 卒中症狀自行緩解。 

  2. 隻有輕微孤立神經體征。 

  3. 卒中發作時出現癲癇,殘留的神經功能缺損是由癲癇引起的(若殘留的神經功能缺損是由卒中引起而不是癲癇後現象,那麼癲癇發作並不是排除條件)。 

  4. 症狀提示存在蛛網膜下腔出血。 

  5. 持續性血壓升高,即收縮壓≥185 mmHg,舒張壓≥110 mmHg。 

  6. 體檢時發現活動性出血或急性外傷(如骨折)。 

  7. ECASS Ⅲ研究還排除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25分的患者。 

關鍵字:tisc,天壇會,腦血管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