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新進展

作者:沐雨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0-06-29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卒中醫師研究所Lawrence R. Wechsler在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2010的UT-天壇論壇中,報告了缺血性卒中的新進展。

 頸動脈支架(CAS)與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

  CAS與CEA的比較研究備受關注,然而既往臨床研究結果卻並不一致。CEA與CAS在幾項隨機臨床研究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如下:SAPPHIRE研究(334例患者)9.8%對4.8%,EVA-3S(527例患者)3.9%對9.6%,SPACE研究(1183例患者)6.3%對6.8%,ICSS研究(1713例患者)5.2%對8.5%。

  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CREST提供了CAS與CEA比較的最新證據。在≥50%有症狀狹窄和70%≥無症狀狹窄的高危患者中,以圍術期卒中、心肌梗死、死亡和至多4年的同側卒中發生率作為主要終點評價指標,CAS的圍術期卒中發生率高於CEA,而CEA的圍術期心肌梗死發生率則高於CAS,二者主要卒中、4年同側卒中發生率無顯著差異。分析年齡顯示,75歲以上患者行CEA更優,而較年輕的患者行CAS更優。

 3小時後的溶栓治療

  對於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溶栓來說,時間就是大腦。既往分析顯示,3小時以上進行溶栓的益處將減少甚至消失。ECASSⅢ研究將tPA溶栓治療的時間延長至3~4.5小時,以90天總體優秀轉歸率(mRS)0~1分為主要終點。結果顯示,進行tPA溶栓者較安慰劑組患者有更多達mRS0~1分(52.4%對45.2%,P=0.04)。然而,該研究排除了老年、重症和糖尿病患者,基線NIHSS評分傾向於治療組,安慰劑組患者的轉歸也好於預期。

  纖維蛋白溶酶原激活劑desmoteplase提取自吸血蝙蝠的唾液,較tPA與有更好的纖維蛋白親和力和更長的半衰期,時間窗可能達3~9小時。DIAS/DEDAS研究顯示其較安慰劑組有更好的臨床改善,但臨床Ⅲ期研究DIASⅡ卻未能證實其結果。事後分析顯示,TIMI0~1級的患者似可獲益,而對TIMI2~3級者則無益。

血管再通

  機械性血栓切除術尚未被美國FDA批準,其血管再通效果如何?研究顯示,MERCI取栓器可使53%的患者mRS評分改善(0~1分),而未行再通者僅有6%mRS為0~1分。

  再通效果與梗死麵積有關,心肌梗死合並大腦中動脈阻塞患者治療後達完全再通(TIMI3級)者彌散加權成像(DWI)梗死麵積更小。越早打開動脈者,患者轉歸越好,而隨著時間的延長,再通的效果將減弱。

  分析顯示,在急性卒中研究中,可獲益的患者占25%~45%,而也有6%~11%的患者有出血危險。因此,患者的選擇是改善臨床轉歸的關鍵,應選擇那些最可能獲益而有最小風險的患者。

急性卒中影像學

  影像學不匹配是溶栓試驗的重要選擇標準。CT和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技術均可用於確定半影區。DEFUSE研究顯示,影像學不匹配患者再灌注治療與3小時後tPA溶栓治療更好轉歸相關。而相關研究的最新薈萃分析顯示,以影像學不匹配作為晚期溶栓的標準,再通或再灌注顯著改善,但臨床轉歸則未有顯著改善。溶栓治療會顯著升高顱內出血危險,可能升高死亡率。因此,選擇晚期溶栓的患者還須綜合考慮其獲益和風險。計算機輔助的最新的影像學技術MR PWI-DWI可更靈敏地選擇患者。

  哪些患者需要進行上述影像學檢查呢?Lawrence R. Wechsler教授表示,卒中後時間越長的患者,越需要影像學檢查指導溶栓治療,卒中2小時以內的患者可能不需要。另外,醒後腦卒中患者、損傷快速緩解者、靜脈溶栓後改用動脈溶栓者、改變卒中係統策略者也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以判斷患者是否獲益。

關鍵字:卒中,天壇會,腦血管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