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有新方法

作者:孫國根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4-01-26

本網訊(駐地記者 孫國根)由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研究院院長兼耳鼻喉科主任李華偉教授領銜,該院舒易來教授主導合作完成的全球第一個臨床遺傳性耳聾基因治療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已研發出針對OTOF基因突變的耳聾基因治療藥物(RRG-003),並自主創新開發出精準、微創的耳部遞送路徑和裝備。1月25日,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以長文形式發表了該成果。

舒易來告訴記者,中國每年有不少新生先天性耳聾患者,其中60%與遺傳基因缺陷相關。遺傳性耳聾嚴重阻礙了兒童言語、認知以及智力發育。然而,目前臨床上尚無任何治療藥物。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革新和發展,基因治療被認為是根治遺傳性耳聾最有潛力的策略之一,基因治療能夠通過遞送載體將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直接遞送到內耳,使表達功能正常的蛋白恢複正常功能,從而在根本上恢複或改善耳聾患者聽力。

據悉,OTOF基因(表達耳畸蛋白)的致病突變會引起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耳聾,即聽神經病的一種類型,患者通常表現為重度、極重度或完全聽力損失和言語障礙。在中國嬰幼兒聽神經病人群中,因OTOF基因突變致聾的發病率高達41%。

為了克服大基因內耳遞送難題,研究團隊利用AAV(腺相關病毒)的雙載體遞送係統,即由兩個腺相關病毒AAV載體攜帶OTOF基因,恢複了OTOF耳聾動物模型的蛋白表達,顯著改善了聽力。腺相關病毒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療遞送載體,然而OTOF基因超出了單個腺相關病毒的裝載容量。據舒易來解釋:“一輛車搬不動它,需要兩輛車一起搬,藥物注射入人體後,這兩輛車需要合並起來,這樣就能發揮整體力量。”

據了解,2022年10月,研究團隊的臨床試驗招募啟動,並隨後實施遺傳性耳聾患兒的基因治療。之後,從大齡兒童到小齡兒童,臨床試驗陸續納入多例患者完成基因治療。目前,最長的患者隨訪時間已達1年以上,患兒已經可以進行日常對話。

2歲兒子牛牛(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孩子的媽媽告訴記者,牛牛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耳聾,並且是最嚴重的那種——全聾。如果不接受治療,他的世界將永遠處於無聲之中,更不能說話。孩子媽媽說:“1歲多的時候,我們發現他對任何聲音都沒反應,也不會講話。他以前敲門是不帶聲音的,隻是輕輕地把手放到門上,模仿人家敲門的動作,但從不敲出聲音。”參加臨床試驗後,經過一個月的治療,牛牛終於能夠聽到聲音了。

據介紹,中國專家開展的基因治療通過耳部微創的方式,將藥物一次注射到患者內耳,隨訪期間,藥物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名患兒在接受治療後聽力和言語功能明顯恢複。

據悉,本次臨床研究獲得突破,也是一次院企合作、利用互補優勢高效推進產學研轉化的嚐試,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借力基因科技公司在藥物開發上的經驗,打通了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產業化設計、工藝生產、安全評估等通路,建立了產學研發展新模式,推動了耳聾基因治療的發展,為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介紹,為增強基因和細胞治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提升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能力,醫院成立了“基因和細胞治療中心”, 借力基因科技公司在藥物開發上的經驗,已打通基因治療藥物研發、產業化設計、工藝生產、安全評估等通路,建立了產學研發展新模式,開展耳聾、眼病和頭頸腫瘤等基因和細胞治療。今後,醫院將全力支持並積極鼓勵科技前沿探索和臨床轉化研究,攻堅克難,給耳聾患者帶來新希望。

關鍵字:新生先天性耳聾患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