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駐地記者 孫國根)近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青島市立醫院譚蘭教授臨床研究團隊開展的一項納入100例進行過生前分子影像、腦脊液或血漿檢測,以及接受死後屍檢病理檢查的受試者的大型隊列研究發現,血漿、腦脊液和分子影像中的相關生物標誌物能夠準確預測基於金標準的阿爾茨海默病腦病理階段;其中,腦脊液和分子影像生物標誌物不管是在診斷阿爾茨海默病,還是在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病理階段方麵準確性都較高,而血漿相關生物標誌物隻在診斷阿爾茨海默病腦病方麵表現較好,在預測阿爾茨海默病腦病病理階段方麵表現一般。此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官方雜誌《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Alzheimer’s & Dementia》(影響因子:14)。
鬱金泰說,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學診斷依賴於美國國家衰老研究院-阿爾茨海默病學會於 2018年提出的僅供研究使用的ATN框架,即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聚集,以及神經退行性變。目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僅批準腦脊液和分子影像用於檢測ATN生物標誌物的工具,但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血液中也可檢測出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相關蛋白質,並有望成為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重要手段。根據2023年美國國家衰老研究院-阿爾茨海默病學會更新的診斷建議,血液生物標誌物被推薦作為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工具。
圖為血漿、腦脊液和分子影像ATN生物標誌物的不同特點
然而,阿爾茨海默病的金標準診斷是屍檢病理,基於腦脊液、分子影像和血液ATN框架與屍檢阿爾茨海默病病理變化之間的一致性尚不清楚。因此,在將這些生物標誌物應用於臨床實踐時,解決這一問題顯得至關重要。
針對這一現狀,鬱金泰、譚蘭研究團隊利用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影像學計劃隊列,納入了100例進行過生前分子影像、腦脊液或血漿檢測,以及接受死後屍檢病理檢查的受試者。
研究結果顯示,單獨使用分子影像和腦脊液中的ATN框架生物標誌物就能夠準確地區分是否存在阿爾茨海默病屍檢病理變化,且基於分子影像和腦脊液中的ATN框架與屍檢阿爾茨海默病病理階段之間存在較好的一致性。然而,單獨使用血漿中的ATN框架生物標誌物在診斷上具有一定效能,但與屍檢阿爾茨海默病病理階段之間的一致性上並不明顯。
鬱金泰稱,這一研究的意義還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發現在所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發展最為迅速。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阿爾茨海默病預測已從原本價格昂貴,且技術要求高的分子影像或腦脊液轉向價格更低,且侵入性較小的血液檢測中,這無疑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福音。雖然血漿標誌物檢測結果有其局限性,但也顯示出巨大潛力。首先,與分子影像和腦脊液相比,血漿生物標誌物診斷阿爾茨海默病病理的準確性較低,但在臨床實踐中,它的價格低廉更適合用作大規模篩查工具,在獲得陽性結果後,可以使用分子影像或腦脊液檢測作進一步確認患者病理狀態。其次,血漿生物標誌物不適合用於具體病理階段的評估。對於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來說,明確其處於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哪個階段十分重要,因為大量研究證實,不同病理階段對患者未來認知狀態的影響是有顯著不同的。
綜上所述,盡管血漿標誌物是未來臨床應用非常有前景的標誌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臨床實踐中,應合理使用血漿標誌物,並謹慎解釋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