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駐地記者 孫國根) 近日,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鬱金泰教授臨床科研團隊通過對818例健康對照、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病、源性輕度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源性癡呆、血管性癡呆、行為變異性癡呆、原發性進行性失語、多係統萎縮、帕金森病等阿爾茨海默病不同臨床階段和亞型、各種不同癡呆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大規模橫斷麵和縱向人群分析研究發現,血漿神經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在阿爾茨海默病臨床前階段就已經顯著升高。這一發現可準確識別不同臨床階段阿爾茨海默病和鑒別阿爾茨海默病癡呆與非阿爾茨海默病癡呆,並可用於預測阿爾茨海默病臨床進展,是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和發病預測的潛在新生物標誌物。相關成果已發表在檢驗醫學領域排名第一的國際學術期刊 《臨床化學》 (《Clinical Chemistry)(影響因子12.1)上。
各血漿生物標誌物與AD腦脊液和PET顯像Aβ和tau病理的關係
鬱金泰說,隨著全球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人類壽命的延長,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後第三位嚴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照料負擔。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症狀出現前,存在數十年的隱匿期。如能在臨床前階段通過檢測手段早期診斷出患者,就有望做到早幹預,延緩病情進展。
但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一直是醫療界的一大難題,由於缺乏特異敏感的早期診斷方式及標準,患者依靠臨床症狀和影像學指標確診時,病程往往已發展至中晚期。雖然β-澱粉樣蛋白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顯像、tau-PET顯像,以及腦脊液β-澱粉樣蛋白和tau的檢測是目前最有前景的早期檢測工具,但腰穿檢查是有創的,PET檢查價格昂貴,相關技術的臨床實施也受到場地等限製,難以普及。尋找方便、無創、可靠的外周血阿爾茨海默病標誌物將有助於突破這一瓶頸。
鬱金泰臨床科研團隊全麵比較了血漿Aβ42/Aβ40、Aβ42、Aβ40、p-Tau181、NfL和GFAP五種外周血漿生物標誌物在阿爾茨海默病全病程中的變化情況及識別該病病理的能力,發現血漿GFAP最先發生變化。GFAP早在臨床前階段β-澱粉樣蛋白病理出現時就已經顯著升高,隨著疾病進展,當tau檢測病理和認知損傷出現後,該蛋白含量逐漸上升,直至阿爾茨海默病癡呆階段達到最高水平。緊隨其後變化的是血漿p-Tau181,相比之下,血漿NfL、Aβ42/Aβ40、Aβ42和Aβ40在AD全病程中的變化不太明顯。血漿GFAP和p-Tau181均與AD腦脊液和PET核心生物標誌物密切相關。在識別β-澱粉樣蛋白病理方麵,血漿GFAP的診斷性能優於血漿pTau181、NfL、Aβ42/40、Aβ42和Aβ40。
血漿GFAP在AD早期診斷與預測中的應用
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與認知正常、輕度認知障礙和非阿爾茨海默病癡呆人群相比,阿爾茨海默病癡呆患者的血漿GFAP水平顯著升高。血漿GFAP可以準確識別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病、源性輕度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癡呆階段,且可以有效鑒別阿爾茨海默病癡呆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血管性癡呆、行為變異性癡呆等不同類型癡呆及帕金森病多係統萎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且診斷準確性很高。值得關注的是,與未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受試者相比,轉化為阿爾茨海默病癡呆的受試者在基線時表現出更高的血漿GFAP水平。研究團隊利用縱向隨訪數據,還發現較高水平的血漿GFAP與認知能力下降密切相關,可以顯著增加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轉化風險。研究證實。GFAP在預測阿爾茨海默病進展方麵具有臨床價值。
鬱金泰表示,本研究揭示了血漿GFAP作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和預測標誌物的潛力,是一種用於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非常重要的檢測指標。該研究成果有利於今後在臨床實踐中使用這一新生物標誌物,實現快速、精準早期診斷,也為大規模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篩查提供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