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大血管閉塞者,直接轉運到取栓中心還是靜脈溶栓中心?JAMA給出了答案......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日期:22-06-2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早期治療在過去的20餘年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帶來了顯著的臨床獲益。

1995年美國國立神經疾病與卒中研究院溶栓試驗(NINDS)證實了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3h內的療效。

2008年歐洲協作急性卒中研究(ECASSⅢ)將靜脈溶栓的治療時間窗延長到4.5h。

2015年,5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證實了發病6h內血管內治療對於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性腦卒中的療效。

2017年,彌散加權成像或CT灌注成像聯合臨床不匹配評估醒後卒中和晚就診卒中患者用Trevo裝置行神經介入治療(DAWN)和影像評估篩選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內治療-3(DEFUSE-3)2項研究進一步將血管內治療的時間窗延長至發病後24h。

盡管腦卒中早期的治療手段不斷增多、治療時間窗不斷延長、治療人群不斷擴大,但決不意味著早期治療的緊迫性可以有片刻放鬆。與此相反,所有卒中早期治療策略都具有高度的時間依賴性。

隨著時間的延長,存在可挽救的"半暗帶"腦組織的可能性不斷降低,適宜早期治療的患者比例不斷減少。延後30min啟動治療即會使良好預後率降低8.3%。對於靜脈溶栓,發病至用藥時間每縮短1分鍾,可以獲得1.8d的健康生活壽命;而對於血管內治療,發病至治療時間每縮短1分鍾,可獲得4.2d的健康生活壽命。

因此,對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治療而言,時間就是大腦。縮短發病至再通時間對卒中轉歸至關重要。

2013年美國心髒學會和美國卒中學會發布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管理指南》中將卒中的救治流程概括為8-D生存鏈:發現(detection)、派遣(dispatch)、轉運(delivery)、入院(door)、檢查(data)、決策(decision)、治療(drug)、安置(disposition)。8-D生存鏈環環緊扣,任何環節發生延誤都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近年來,隨著各級卒中中心的建設,院內卒中綠色通道越來越普及,院內卒中救治流程越來越高效。但是院前救治(發現、派遣、轉運)仍占據發病-治療時間的主要部分,易造成救治延誤,也是影響卒中患者預後的重要獨立因素。

其中,轉運就是院前救治中的重要一環。將疑似卒中的患者在最短時間內轉運至最近的卒中中心或可開展靜脈溶栓和(或)血管內治療的醫院,這已成為目前的共識。

由於地區間醫療資源差異大,目前主要為以下2種轉運模式:

1)逐級轉運模式(drip-and-ship approach):首先將患者送至就近的初級卒中中心,迅速給予靜脈溶栓治療後,如果懷疑或經影像學證實存在大血管閉塞,再轉運至具有血管內治療能力的綜合卒中中心。

2)直接轉運模式(mothership approach):將疑似大血管閉塞腦卒中患者直接轉運至具有血管內治療能力的綜合卒中中心,避免了逐級轉運模式中院間轉運產生的時間延誤。盡管會延遲靜脈溶栓,但能夠顯著提前血管內治療的啟動時間。

對於大血管閉塞引起的卒中患者,血栓切除術比單純靜脈溶栓具有更高的良好預後,其獲益具有明顯的時間依賴性。

非隨機研究表明,與從當地卒中中心經過二次轉運的患者相比,直接轉運到能夠進行血栓切除術治療的患者有更好的結局。

因此,在一些地區重新設計了院前卒中係統,比如繞過最近的當地卒中中心,直接將疑似大血管閉塞的患者在30到60分鍾內送達具備血栓切除術能的中心,以避免院間轉運的的時間延遲。

從理論上講,這種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點:可能會因為轉運時間較長而延遲或被拒絕靜脈溶栓治療,並且將非大血管閉塞缺血性卒中患者轉運到血栓切除術中心是沒有必要的,會造成資源浪費、負擔過重、成本增加和患者不便等問題。

轉運模式探索新研究

2022年5月,來自西班牙的Marc Ribo等[1]在JAMA上公布了RACECAT隨機臨床試驗,針對非城市地區,比較了直接將大血管閉塞患者運送到血栓切除中心與轉運到最近的當地卒中中心的差異。

本研究為多中心、基於人群的整群設計隨機試驗,從2017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間,納入了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經EMS轉運的1401例懷疑急性L卒中的患者,並且距離最近的當地卒中中心無法進行血栓切除術。根據整群隨機要求,這些患者直接轉運到具備血栓切除術能力的中心(n=688)或轉運到距離最近的當地卒中中心(n=713)。最終隨訪日期為2020年9月。主要終點為90天mRS評分。

在第二次中期分析後,由於無效故暫停招募患者。1401名入選患者被納入安全性分析,其中1369名(98%)同意參與,並被納入隨機分析[56%男性;中位年齡,75(IQR,65-83)歲;中位NIHSS評分,17(IQR,11-21)];949(69%)包含目標缺血性腦卒中人群的初步分析。

對於目標人群的主要結局,兩組的mRS評分中位數為3(IQR,2-5)vs 3(IQR,2-5)[調整後的共同優勢比(OR),1.03;95%CI,0.82-1.29]。

在11個次要結局中,8個沒有顯著差異。與轉運到當地卒中中心的患者相比,直接轉運到血栓切除中心的患者接受靜脈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的幾率更低[在目標人群中,229/482(47.5%)vs 282/467(60.4%);OR,0.59;95%CI,0.45-0.76],接受血栓切除的幾率更高[在目標人群中,235/482(48.8%)vs 184/467(39.4%);OR,1.46;95%CI,1.13-1.89]。在安全性人群中,90天的死亡率在各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188/688(27.3%)vs 194/713(27.2%);校正危險比,0.97;95%CI,0.79-1.18]。

最終作者認為,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非城市地區,疑似大血管閉塞性卒中患者轉運到當地卒中中心與轉運到血栓切除中心的90天神經預後無顯著差異。這些發現需要進一步驗證,我們也期待更多的相關研究進一步驗證。

關鍵字:大血管閉塞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