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小腦性共濟失調和帕金森病患者的衝動性特征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5-28

        患有小腦性共濟失調(CA)的人會出現衝動的行為症狀,通常會導致負麵的人際關係後果,對他們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關於CA的衝動及其相關的行為改變,目前存在的證據有限。近日,有研究人員使用Barratt衝動性來評估CA的衝動性特征采用抑鬱自評量表(BIS-11),並與帕金森病(PD)患者進行比較,以探討CA與PD在衝動特質方麵的差異。

        研究人員對分別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和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運動障礙門診的CA和PD受試者進行了一項雙中心橫斷麵研究。在各自的機構招募了年齡匹配的對照組。如果參與者之前或同時患有已知與衝動有關的神經和精神疾病,則被排除在外。所有受試者都完成了BIS-11問卷,作為衝動特質的測量工具。使用一般線性模型和最小絕對收縮和選擇操作回歸來比較不同組間BIS-11的總分、分量表和單項得分。亞組分析是為了從小腦外病理和多巴胺能障礙或藥物的潛在影響中分離出小腦對衝動的貢獻。

        共有190名參與者:90名年齡匹配的對照組、50名CA和50名PD參與者完成了評估。

        CA患者報告的BIS11得分比對照組高9.7%(p<0.001),而PD患者報告的BIS11得分比對照組高24.9%(p<0.001)。

        在CA中,受衝動影響最大的領域是非計劃性。相反,帕金森病患者注意到在非計劃領域、注意力領域和運動領域有更大的衝動。

        與帕金森病患者不同,CA患者的衝動是由非計劃性特征驅動的。這表明,小腦和基底節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控製衝動行為,小腦以一種特定領域的方式參與衝動的大腦回路。

關鍵字:小腦性共濟失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