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血性卒中合並心房顫動,什麼時候開始抗凝更好?
近期發表在Stroke的一項研究對缺血性卒中合並心房顫動,抗凝啟動時間提出了新的觀點,對我們的研究方向有所啟迪。
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開始直接口服抗凝劑(DOAC)的“1-3-6-12天規則”建議時間可能晚於臨床實踐中使用的時間。研究人員根據卒中嚴重程度研究了DOAC啟動的更實際的最佳時機。
研究采用日本前瞻性登記、卒中急性管理與緊急風險因素評估以及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顫動(2011年9月至2014年3月)和RELAXED(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的綜合數據。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分,患者被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3個卒中亞組:輕度(0-7)、中度(8-15)和重(≥16) 。早期治療組被定義為在每個亞組的中位開始日之前開始DOAC的患者。結果包括90天內複發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缺血性卒中和嚴重出血。六個歐洲前瞻性登記處用於驗證。
結果顯示:在1797名衍生隊列患者中,DOAC分別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中位數2天和輕度、中度和重度卒中後3、4和5天開始。早期組(785例)在1、2、3和4天內開始DOAC的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發生率低於晚期組(1012例)(1.9%對3.9%;aHR=0.50,95%CI,0.27–0.89),缺血性卒中(1.7%對3.2%,aHR=0.54,0.27–0.999)。兩組大出血的發生率相似(分別為0.8%和1.0%)。經驗證,缺血性卒中(2.4%對2.2%)和顱內出血(0.2%對0.6%)在使用衍生數據定義的早期(547例)和晚期(1483例)組中同樣常見。
總而言之,該研究表明,在日本和歐洲人群中,根據卒中的嚴重程度,在1、2、3或4天內早期開始DOAC似乎可以降低複發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風險,並且不會增加大出血。這些發現支持正在進行的隨機試驗,以更好地確定DOAC啟動的最佳時間。
2、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高血糖的強化與標準治療,效果如何?
急性缺血性卒中期間血糖(BG)控製的益處可能取決於血糖參數。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在由各種血糖參數定義的患者亞組內,評估了SHINE試驗隨機治療組與SHINE試驗預定義的90天功能結果之間的相關性。
SHINE試驗在12小時內將1151名急性缺血性中風和高血糖患者隨機分為標準組(目標BG 80–179 mg/dL)和強化組(目標BG 80–130 mg/dL),對照組72小時。我們預定義了6個血糖參數:急性血糖水平、是否存在已診斷和未診斷的糖尿病、血紅蛋白A1c、血糖差距(急性血糖-基於A1c的平均每日血紅蛋白BG)、應激性高血糖比率(急性血糖/基於A1c的平均每日血紅蛋白BG)和血糖變異性(SD)。SHINE試驗確定了良好的功能結果,並基於90天時的改良Rankin量表評分,根據中風嚴重程度進行了調整。研究人員計算了根據基線卒中嚴重程度和溶栓使用調整後的相對風險。
結果顯示,與真正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未確診糖尿病患者獲得良好結果的可能性最低(aRR=0.42,99%可信區間,0.19–0.94)。研究人員沒有發現良好的預後率與基線BG或任何血糖參數之間存在任何關係。在這些患者亞組中,未發現SHINE治療組之間的差異。
這表明,在這一探索性亞組分析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亞組中高血糖強化與標準胰島素治療對90天功能結局沒有影響,研究人員也沒有確定這些血糖參數與90天功能結果之間的關聯。
3、多模態神經和行為數據預測慢性卒中後失語患者的康複反應
約1/3卒中患者有失語症,而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受到醫療領域的青睞,且卒中後恢複取決於多種因素,個體差異很大。因此,這項研究使用機器學習模型調查了不同患者相關因素在預測卒中後語言康複反應中的獨立和互補的預後作用。
55名慢性卒中後失語患者接受了一係列標準化評估和結構與功能磁共振成像掃描,並接受了12周的語言治療。構建支持向量機和隨機森林模型,利用預處理行為、人口統計學、結構和功能神經成像數據預測治療反應性。
支持向量機模型在失語症嚴重程度、人口統計學、解剖完整性測量和靜息狀態功能連通性(F1=0.94)方麵進行了訓練,取得了最好的預測效果。
與在所有特征集(F1=0.82,P<0.001)或單個特征集(F1範圍=0.68–0.84,P<0.001)上訓練的支持向量機模型相比,該模型的預測性能顯著優越。在隨機森林模型中,靜息狀態功能磁共振成像連通性數據的訓練得到了最好的F1分數(F1=0.87)。
雖然行為、多模態神經成像數據和人口統計學信息在預測慢性卒中後失語患者的康複反應方麵具有互補性信息,但卒中後靜止狀態下大腦的功能連通性是預測治療反應性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預測因子,無論是單獨預測還是與其他患者相關因素結合預測。
4、補充硫酸鎂能治療血腫擴大嗎?
腦出血(ICH)是最致命的卒中類型之一。在觀察性研究中,較低的血清鎂與更多的血腫擴大(HE)和顱內出血有關,這意味著補充硫酸鎂是ICH患者潛在的急性治療方法,可以降低HE。FAST-MAG是一項硫酸鎂的臨床試驗,在最後一次已知入選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前2小時內開始。且入組前無需CT檢查,數百例急性ICH患者入組。在這項輔助分析中,研究人員評估了硫酸鎂治療對急性腦出血患者HE的影響。
研究人員回顧性分析了FAST-MAG研究中前瞻性收集的數據。患者在發病後2小時內接受靜脈注射硫酸鎂或匹配的安慰劑,將靜脈注射硫酸鎂或安慰劑的患者與Mann-Whitney U進行了HE比較。使用相同的方法比較了3個月時的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程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整體殘疾(改良Rankin量表)。
結果顯示,在268例符合研究入選標準的腦出血患者中[平均65.4±13/4歲,33%為女性,211例(79%)有高血壓病史],入院後早期,洛杉磯運動量表的初始缺陷嚴重程度中位數為4(3-5),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為16(9.5-25.5)。第一次掃描後,進行了中位數為17.1(11.3–22.7)小時的後續腦成像。鎂組和安慰劑組到達時的血腫體積沒有統計學差異,分別為10.1(5.6–28.7)mL和12.4(5.6–28.7)mL(P=0.6),HE分別為2.0(0.1–7.4)mL和1.5 mL(−0.2至8)mL(P=0.5)。功能結局(改良Rankin量表評分3-6)無差異,59%對50%(P=0.5)。
總而言之,令人遺憾的是,硫酸鎂在90天內沒有降低HE或改善功能結果。此外,對於初始低鎂血症患者的益處尚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