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鈷胺、硫辛酸、依帕司他......周圍神經病變這樣用藥!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綜合 日期:22-05-21

        正常狀態下,各類神經各司其職,維護人體正常生理運動;而在基礎疾病或藥物影響下,周圍神經受到影響時,就可能發生周圍神經病變。當不同類別的神經功能被破壞時,就也將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具體見下方)。

        感覺神經發生病變時,我們的主要體感就是感覺異常。

        比如骨髓瘤疾病相關的感覺神經病變臨床中我們的感受就是四肢末端麻木、有燒灼感等,症狀通常較溫和,但少數情況下可致殘。神經根受壓時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

        而在治療藥物相關的感覺神經病變中,病變多發展於手部、腳部這樣四肢的遠端,然後從遠端向近端擴散,呈手套和長襪樣分布。在治療過程中,如果您感覺腳趾和手指的感覺減退(比如對痛覺、觸覺、溫覺的減退)、 感覺異常(比如感到麻木、冷熱感、針刺感、蟻走感)和痛覺過敏(比如摸一張紙卻感覺像被刀割一樣疼痛)時,我們就可以警醒,這是感覺神經病變最常見的症狀,可以及時告知治療醫生,以便後續觀察。

        運動神經發生病變在骨髓瘤治療臨床中發生的情況相對來說較少。

        其往往發生於已有重度周圍感覺神經病變的情況下,臨床表現為肌肉痙攣、震顫、精細運動受損和行走不穩、肌萎縮或遠端肌肉無力等。

        自主神經也稱植物神經(交感、副交感神經),分布在全身各器官,當它發生病變時,我們的體征症狀和另外兩種又有些不同。

        在全身器官感覺方麵,我們會感到體溫調節和出汗異常;

        在消化係統反應方麵,我們會產生便秘、腸梗阻等症狀;

        在泌尿生殖係統中,會發生排尿障礙、尿瀦留、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在心血管係統方麵,會產生直立性低血壓、暈厥等症狀。

        周圍神經病變常用治療藥物有哪些?

        一、營養神經藥物

        甲鈷胺又稱甲基維生素B12,是維生素B12在體內的活性代謝產物。甲鈷胺可促進神經細胞內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神經髓鞘和軸突再生,修複損傷的神經細胞,改善神經傳導速度,廣泛應用於臨床周圍神經病變等疾病的治療。

        糖尿病神經病變診治專家共識(2021年版)推薦:甲鈷胺針劑500~1000 μg/d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2~4周,其後給予甲鈷胺片500 μg,每日3次口服,療程至少3個月。

        二、抗氧化應激藥物

        α-硫辛酸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因子,能夠通過抑製脂質過氧化,增加神經營養血管的血流量,提高神經 Na+-K+-ATP 酶活性,直接清除活性氧簇和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功能。α-硫辛酸 600 mg/d,療程 3 個月;症狀明顯者先采用 α-硫辛酸針劑 600 mg/d 靜脈滴注 2~4 周,其後 600 mg/d 口服序貫治療。

        三、抑製醛糖還原酶活性藥物

        依帕司他是一種醛糖還原酶抑製劑,能抑製多元醇通路異常、改善代謝紊亂,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主觀症狀和神經傳導速度,長期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延緩疾病進展,尤其是對血糖控製良好、微血管病變輕微的患者。

        成人劑量每次 50 mg,每日 3 次,於餐前口服,療程至少 3 個月

        四、改善微循環藥物

        前列腺素 E1能改善 DPN 症狀、體征以及神經傳導速度。

        前列腺素 E1脂微球載體製劑 10 μg/d 靜脈滴注 2 周,然後序貫給予貝前列腺素鈉 20~40 μg,每日 2~3 次口服,連續治療 8 周。

        己酮可可堿通過抑製磷酸二酯酶活性使 cAMP 含量升高,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並具有抗炎、抑製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預防血栓生成作用。

        靜脈注射或靜脈緩慢滴注,一次 0.1~0.2 g,每日 1~2 次,每日最大劑量不應超過 0.4 g,連續使用 8 周;口服的緩釋片每日 1~2 次,一次 0.4 g,連續使用 8 周。

        胰激肽原酶能夠擴張小動脈增加毛細血管血流量、激活纖溶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變學和組織灌注。

        每日 40 U,肌內注射,連續 10 d,然後隔天肌內注射一次,連續 20 d 作為一個療程。口服製劑為 120~240 U/次,每日 3 次,療程 3 個月。

        巴曲酶具有降解纖維蛋白原,改善高凝、高黏狀態和微循環障礙的作用。安全性較好,偶見注射部位止血延遲。

        推薦用法:首次劑量 10 BU,以後隔日給予 5 BU,30 BU 為 1 個療程,可有效改善麻木、冷感等症狀及神經傳導速度。

        五、改善細胞能量代謝藥物

        乙酰左卡尼汀由肉堿乙酰轉移酶催化生成,可促進細胞能量合成。其作用機製包括刺激腦內有氧代謝、減輕細胞氧化應激損傷、減輕細胞興奮毒性作用等,並能通過減少突觸的穀氨酸濃度起到減輕痛覺過敏的作用,與神經係統疾病關係緊密。

        乙酰左卡尼汀能有效緩解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疼痛,還可以改善其神經纖維再生和振動知覺,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神經電生理參數。該藥安全性較好,不良反應少。

        口服 250~500 mg,每日 2~3 次,療程 6 個月

        六、止痛藥物

        痛性 DPN 患者還需要應用止痛藥物治療。這些藥物包括:

        ① 抗驚厥類藥:普瑞巴林、加巴噴丁和卡馬西平等

        ② 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製劑:度洛西汀度

        ③ 三環類抗抑鬱藥:阿米替林

        ④ 阿片類藥物:他噴他多和曲馬多(由於成癮性和安全問題,不作為一線或二線藥物)

        ⑤ 局部用藥:8% 辣椒素貼片、利多卡因貼劑

關鍵字:神經病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