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讓LDL-C“背鍋”的殘餘膽固醇變異性和缺血性卒中發生密切相關!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5-20

        作為動脈硬化這一病變的核心驅動力——LDL-C是所有指南中一級與二級預防的主要治療目標。

        然而,最近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會雜誌》(JACC)上的兩項大型研究則激起了大家上述認知的爭議:殘餘膽固醇,而非LDL-C或許才是引起ASCVD的罪魁禍首。殘餘膽固醇(Remnant-C)被定義為除了LDL-C和HDL-C外,人體內包括VLDL-C與中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L-C)等兩種膽固醇的含量。

        然而,殘餘膽固醇濃度的逐次變化是否影響缺血性腦卒中尚不清楚。為此,有學者試圖研究殘餘膽固醇的變異性在普通人群中缺血性卒中的後續發展中的作用,結果發表在stroke雜誌上。

        該研究是一項事後分析,包括開灤研究隊列中符合條件的參與者,他們在2006年至2010年期間接受了3次健康檢查,沒有心房顫動、心肌梗死、中風、癌症或已知的脂質藥物使用。參與者被隨訪至2017年底。

        最終的研究隊列包括38 556名參與者。經過7.0年的中位隨訪,1058人被新診斷為缺血性卒中。在調整了年齡(時間尺度)、性別、吸煙狀況、飲酒、體力活動、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身體質量指數、估計腎小球濾過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與最低的四分位數(四分位數1)相比,獨立於殘餘膽固醇平均值的最高四分位數(四分位數4)與缺血性卒中風險的增加有關,(HR=1. 27[95%CI,1.06-1.53])。獨立於殘餘膽固醇平均值的變異性每增加1個SD,風險增加9%(HR=1.09[95% CI,1.03-1.16])。

        綜上,在普通人群中,較大的殘餘膽固醇變異性與較高的缺血性卒中風險有關。

關鍵字:膽固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