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降低LDL-C,降低卒中風險

作者:佚名 來源:“腦血管病及重症文獻導讀”公眾號 日期:22-05-1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缺血性卒中。對於有缺血性卒中病史的患者,LDL-C水平升高與隨後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與較低強度的降低LDL-C的他汀類藥物療法相比,更高強度的療法能夠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然而,在卒中二級預防試驗中,他汀類藥物降低LDL的結果不一致。隨機臨床試驗的初步薈萃分析顯示,他汀類藥物強化降低LDL-C與複發性卒中風險顯著降低有關。隨後對隨機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顯示,他汀類藥物與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相關,但降低複發性卒中的風險未達到統計學意義。他汀類藥物除了具有降低LDL-C的作用外,還可能通過其多效性作用表現出對心血管保護作用。他汀類藥物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可以進一步減少缺血事件,但可能增加缺血性卒中患者顱內出血的風險。

與單用他汀類藥物相比,他汀類藥物聯合膽固醇吸收抑製劑(如依澤麥布)或PCSK9抑製劑(alirocumab和evolocumab),可減少臨床試驗中急性冠脈綜合征或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病史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卒中。然而,據我們所知,在他汀基礎上增加這些藥物(依澤麥布或PCSK9抑製劑)是否對既往卒中患者有益,尚不確定。

2022年4月來自台灣的Chia-Yu Hsu等在JAMA Neurology發表了他們對隨機臨床試驗進行的meta分析結果,以評估以他汀為基礎的降LDL-C治療策略(更高強度vs較低強度)與缺血性卒中患者預後的關係。

主要結局指標為複發性卒中,次要結局指標是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性卒中。

最終分析共納入了11項隨機臨床試驗,其中20163例患者(13518名男性[67.0%];平均[SD]年齡,64.9[3.7]歲)患有卒中。平均隨訪4年(範圍1-6.1年)。

彙總結果顯示,與以他汀為基礎的較低強度降低LDL-C的治療策略相比,以他汀為基礎的更高強度降低LDL-C的治療策略與降低卒中複發風險相關(絕對風險,8.1% vs 9.3%;RR,0.88;95% CI,0.80-0.96),在不同的降低LDL-C治療策略中降低LDL-C治療策略的獲益是沒有差異的 (statins vs no statins: RR, 0.90; 95% CI, 0.81-1.01; more statins or ezetimibe vs less statins or ezetimibe: RR, 0.77; 95% CI, 0.62-0.96; and PCSK9 inhibitors plus statins vs placebo plus statins: RR, 0.90; 95% CI, 0.71-1.15; P = 0.42 for interaction)。

與以他汀為基礎的的較低強度降低LDL-C治療策略相比,以他汀為基礎的更高強度降低LDL-C的治療策略與降低嚴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相關,但是會增加出血性卒中的風險。

與以他汀為基礎的較低強度降低LDL-C治療策略相比,在所有患者都存在動脈粥樣硬化證據的試驗中,以他汀為基礎的更高強度降低LDL-C的治療策略與降低複發性卒中風險有關(RR,0.79;95%CI,0.69-0.91),但是在大部分患者沒有動脈粥樣硬化證據的試驗中,沒有發現這個關係(RR, 0.95; 95%CI, 0.85-1.07; P = .04 for interaction)。

最終作者認為,這項研究表明,以他汀為基礎的更高強度降低LDL-C治療策略降低卒中複發的獲益和風險優於以他汀為基礎的較低強度降低LDL-C治療策略的獲益和風險,特別是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

關鍵字:卒中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