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從MR的剖析梅尼埃病的誘發因素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04-15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使人衰弱的耳科疾病,其特點是重複性眩暈發作、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NHL)、耳鳴和耳部腫脹。MD的病理特征是內淋巴水腫(ELH),但其在該病的病理生理學中的作用仍不明確。臨床上提出了多種導致ELH發生的因素,其中涉及內淋巴的過度產生和內淋巴囊(ES)對內淋巴的吸收減少、離子不平衡、遺傳傾向、解剖學異常、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血管異常、過敏反應等。其中,內耳的解剖學變異已在組織病理學和影像學上得到研究。顳骨組織病理學調查顯示,MD患者的ES和前庭導水管(VA)明顯小於健康人。此外,影像學研究發現,MD患者的內耳在磁共振成像(MRI)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上有各種解剖學變化,包括後半規管的垂直部分與後窩之間的距離縮小、內淋巴管(ED)或VA的可見度較低、頸部球部異常的發生率較高、後前庭骨質發育不良等等。

        遲發性內淋巴水腫(DEH)是另一個較為罕見亞型,其特點是在嚴重的SNHL之後遲發的發作性眩暈,其耳部症狀與MD相似。在臨床上,DEH可分為同側型和對側型。同側型是指嚴重的SNHL後出現發作性眩暈。另一方麵,對側型表現出與同側DEH相似的特征,以及對側聽力較好的耳朵的波動性聽力損失,有時還伴有陣發性眩暈發作。在組織病理學上,DEH和MD都具有ELH的特征。然而內耳的解剖學變異在DEH的發展中起什麼作用?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仍然是個未知數。

        近日,發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回顧了同側DEH和單側MD患者的MRI評估,探討了這兩種疾病內耳MRI的解剖學變化的差異,以及影像學發現與臨床特征或聽覺結果之間的關係,為進一步闡明該類疾病的病理生理進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研究共納入了28名同側DEH患者、76名單側MD患者和59名對照組。影像學指標包括後半規管垂直部分與後窩之間的距離(MRI-PP距離)和前庭導水管的可見度(MRI-VA)。對DEH患者、MD和對照組的這些變化進行了比較,同時比較了解剖學變化與臨床特征或聽覺-前庭發現之間的相關性。

        (1)單側MD患側的MRI-PP距離短於同側DEH(Z=-2.481,P=0.013)和對照組(Z=-2.983,P=0.003),而同側DEH患側的MRI-PP距離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 = - 0.859,P=0.391)。(2) 單側MD(Z = - 0.041, p = 0.968)和同側DEH(t = - 0.107, p = 0.915)患者的MRI-PP距離分別沒有明顯的耳間差異。(3)單側MD(χ2=0.742,P=0.389)和同側DEH(χ2=0.327,P=0.567)患者的MRI-VA可見度沒有明顯的耳間差異。(4) 在單側MD和同側DEH患者中,沒有發現這些解剖學變量與臨床特征或聽覺-視聽結果之間具有相關性(P > 0.05)。

        同側DEH和單側MD之間MRI可視化測量的差異表明,內淋巴囊的解剖變化可能是單側MD而非同側DEH的發病機製的一個誘發因素。

關鍵字:梅尼埃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