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處於黑暗的環境下會影響大腦網絡以及聽力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19-12-06

        科學家們知道,損壞成年小鼠的視力會增加大腦專用於聽力的部分神經元的敏感性。馬裏蘭大學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視力喪失還改變了腦細胞彼此相互作用的方式,改變了神經元網絡,並促使小鼠的敏感性轉變。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日的《eNeuro》雜誌上。

        文章作者,UMD生物學教授兼高級研究員帕特裏克·坎諾德(Patrick Kanold)表示:“這項研究強化了我們正在學習的知識,即在認為聽覺學習窗口已經關閉很長時間之後,操縱視覺如何對動物的聽覺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曾經有人認為,在兒童的關鍵時期之後,大腦的感覺區域無法適應。這就是為什麼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學習語言的原因。 Kanold的早期研究通過證明剝奪成年小鼠短時間的視力會增加聽覺皮層中專用於聽力的單個神經元的敏感性,從而反駁了這一觀點。

        當前的研究擴展了早期的工作。坎諾德和他的團隊研究了暴露在黑暗環境中如何影響聽覺皮層中神經元協同工作的方式。研究人員將成年小鼠放在黑暗的空間中一周,然後播放17種不同的音調,同時測量聽覺皮層的大腦活動。基於他們的早期工作,Kanold和他的團隊期望看到神經網絡的變化,但是他們驚訝地發現神經元組以不同的方式發生變化。

        幼小的大腦會根據他們經常聽到的聲音,根據聽覺習慣將聽覺皮層區域分配給特定的頻率。研究人員發現,在成年小鼠中,在黑暗中一周的時間還可以將空間皮層區域分配重新分配給不同的頻率。通過檢查聽覺皮層區域,研究人員發現對高頻和低頻敏感的神經元比例增加,而對中頻敏感的神經元比例減少。

        坎諾德說,下一步計劃給小鼠在黑暗環境中進行聲音刺激,並監測大腦活動。這將有助於研究人員了解焦點和注意力在促進聽覺神經元變化中的作用。這樣的信息對於幫助人們適應人工耳蝸或助聽器可能非常有用。

關鍵字:黑暗,環境,大腦網絡,聽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