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6日公布三項有關城市空氣狀況和個人化醫療監測係統的研究成果,有望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群的發展提供應用方案。
港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所長馮通介紹,三項研究成果分別是用來監測空氣中汙染物含量的即插即用式空氣汙染監測係統、穿戴式懸浮顆粒物監測係統,以及用來監測使用者身體健康狀況的穿戴式心電監測係統。三種係統均可連接電腦或手機以接收可視化數據,並將數據傳至研究人員的服務器終端,便於研究人員整合分析城市大數據,促進城市公共衛生和個人身體健康。
據介紹,即插即用空氣汙染監測係統的傳感器外形是一塊白色長方體。使用者將針對不同測試物的小模塊插入傳感器,可以監測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含量。
穿戴式懸浮顆粒物監測係統的傳感器外形更為小巧,不足掌心大小,主要用來監測空氣中的顆粒物。研究人員讓部分學童佩戴這個傳感器,可以獲得學童上學、回家沿途的空氣中PM1.0、PM2.5以及PM10等顆粒物的含量。
穿戴式心電監測係統則通過一塊形似手表的傳感器,監測使用者心血管係統的健康狀況。使用者佩戴這塊“手表”後,醫生可以通過網絡遠程了解和分析使用者的心電圖等信息。
研究所副所長梁廣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廣闊,三個係統目前仍處於研究測試階段,希望能和大灣區內其他高校合作,在研究成果投入商業化使用後,將產品的生產線搬至大灣區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