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生物學|運動記憶在睡眠中隨機回放

作者:佚名 來源:神經生物學 日期:19-03-10

睡眠對大腦來說遠不是一個靜止的時間:當大鼠(和人類)睡著時,海馬體中的神經元會迅速放電。當一隻大鼠從一個地方反複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後,同樣的神經元在大鼠睡覺時“重放”這個放電,即它們以相同的,但更快的模式放電。以前,人們認為重放模式隻與大鼠在清醒時重複進行的行程相對應。在Neuron雜誌上,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IST)的Federico Stella博士後和Jozsef Csicsvari教授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當大鼠自由行動時,海馬會在睡眠中重放這次行動,但它以一種隨機的方式重放,類似於著名的布朗運動,即粒子的隨機移動。

當我們(或進行實驗的大鼠)處於某一位置時,海馬中的定位細胞即為激發細胞。為了形成一個記憶,能夠回憶起它並做出決定,它們需要在睡眠中重放放電模式。Csicsvari解釋說,在數據中很容易看到重放,而且重放的速度很快,“當大鼠睡著的時候,海馬是無聲的。但突然間,大量的定位細胞放電,接著海馬又安靜下來。這種放電是非常迅速的。在清醒時這種放電需要一秒鍾而在動物睡著時大約隻需10毫秒。

開放環境取代迷宮

以前的研究集中在大鼠按一定順序訪問迷宮中的位置後的回放。他們發現,定位細胞放電的順序與大鼠的運動相對應,並且在睡眠中也觀察到了這種重放模式。在這項新的研究中,Csicsvari和Stella研究了當大鼠在開闊野外環境中移動時會發生什麼。研究人員讓這些動物在環境中四處奔跑,同時隨機丟入食物獎勵,同時記錄多達400個定位細胞如何放電。然後他們記錄了大鼠睡覺時同一個定位細胞是如何放電的。

Csicsvari說,他們的發現出乎意料。“在大鼠已經探索過的地方神經元會放電,但由放電表達的位置順序遵循隨機的軌跡。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隨機軌跡類似於布朗運動,即粒子移動、碰撞和改變方向時的隨機運動。”一個精確的統計定義了一個隨機過程是否遵循布朗運動。“當我們進行統計時,我們發現回放模式遵循布朗運動。但這與動物的實際運動並不一致——大鼠並沒有隨意奔跑。相反,就像一個簡單的物理狀況一樣,海馬體的複雜回路產生了一種自身決定的模式。”

測量技術進展

Stella說,這一新發現之所以能實現,是因為神經元記錄技術的迅速發展。“五年前,人們認為,當一隻老鼠隨機地四處亂跑時,大腦中隻有一個地方發生重播。現在我們可以同時記錄數百個定位細胞,那麼我們就可以區分彼此靠近的細胞放電-以前被誤認為是同一區域的放電。”

重放是經驗的抽象化

Csicsvari解釋說,隨機重放能讓研究人員深入了解海馬體的回路動力學。“在像我們這樣的實驗環境中,動物不會通過隱藏的食物獎勵等方式了解環境,海馬體會自行產生放電軌跡。我們的研究表明,大腦回路本身有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它影響著神經元的放電方式。經驗可能會對可能重放的內容起到約束作用。”

Stella把隨機重放看作是大鼠經驗的抽象化。“這種抽象可以用於認知目的,例如在相同的環境中規劃新的行為,或者用於概括不同的經驗。”在未來,Stella計劃將研究重放在記憶後處理中的作用,以及大鼠如何利用重放來計劃行為。“當大鼠有意圖時,隨機性是如何影響的?這就是我現在想知道的。”

關鍵字:神經生物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