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丙戊酸鈉可導致6歲兒童IQ下降約7-10分。研究者稱,“這非常值得注意,這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以及生活的能力。如果知道了這些風險,你就不會讓你的孩子變成那樣,大部分女性患者也將不會選擇這樣的藥物。”
Meador博士說,“部分原發性全身癲癇女性患者可能不得不使用這種藥物。但我總是先嚐試使用其他藥物。 如果丙戊酸鈉是唯一有效的,那麼我會盡量保持盡可能低的劑量。我想說,在這一點上,懷孕期間使用拉莫三嗪,卡馬西平和苯妥英看起來相當安全。”
NEAD研究
NEAD研究招募了在1999年至2004年間英國和美國25家癲癇中心的305名懷孕的女性癲癇患者,患者均服用抗癲癇藥物(卡馬西平,拉莫三嗪,苯妥英或丙戊酸鹽)。主要預後指標是調整母親智商後的兒童6歲時的智商,抗癲癇藥物種類,標準化劑量,出生胎齡,圍孕期葉酸的使用。311名兒童中,224名完成了6年的隨訪。結果表明,孕期使用丙戊酸鈉後所生育兒童6歲智商低於使用其他藥物後生育的兒童。
表1 子宮內抗癲癇藥物暴露後6歲兒童平均智商
Meador說,正如致畸藥物所預期的那樣,丙戊酸鈉的副作用具有劑量相關性。作者報告稱,使用除丙戊酸鈉外的藥物後,母親的智商與孩子智商相關,這表明,丙戊酸鈉暴露會破壞這種相關。
他們還發現,與用來作參考的正常兒童樣本相比,使用丙戊酸和拉莫三嗪後出現右利手的頻率較低,他們認為這可能表明,使用某些抗癲癇藥物可能會影響胎兒正常的大腦偏側化(即對右利手的影響)。
Meador博士指出,現在已在丙戊酸鈉標簽中標注其可造成畸形和智商下降,目前的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指南已經建議在懷孕期間不要使用丙戊酸鈉。他說,“盡管這樣,但還是有很多女性使用丙戊酸鈉。三甲癲癇中心已減少該藥的使用,但一般醫院還未有明顯的改變,初級保健醫生和精神科醫生仍然在廣泛使用。需要對臨床醫生和廣大市民進行更多的教育。”
他指出,認知損害可能在低劑量時就會發生,而並不一定與致畸相關。我曾診治過這樣的患者,他們認為他們足不出戶,沒有任何活動,孩子就不會有畸形,但後來發現孩子有嚴重的語言發育遲緩。“他宣稱”我相信,就我們現在所有的證據而言,如果向有育齡女性婦女開據這種藥物但沒有警告對嬰兒的影響的話,醫生將麵臨著官司。“
孕期補充葉酸可增加IQ
研究中的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妊娠期間服用葉酸的患者所生孩子的IQ較未服用葉酸者高。
表2 圍妊娠期補充葉酸與未補充葉酸的6歲兒童平均智商比較
然而,在隨後的評論中,來自荷蘭烏得勒支大學醫學中心醫學遺傳學係的Dick Lindhout,醫學博士,理學博士警告稱,葉酸對IQ的作用應被視為初步發現。他指出,雖然通常向一般人群推薦圍妊娠期補充低劑量葉酸(每天0.1-0.4mg),但圍妊娠期高劑量葉酸補充劑(每天4-5mg)作為抗癲癇藥物致畸風險的解毒劑,沒有基於實證並有潛在危險。
他呼籲進行隨機試驗來比較低劑量與高劑量葉酸對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但有想要孩子的女性的作用。Lindhout 博士下結論稱,“以人群為基礎的前瞻性妊娠登記以及以抗癲癇藥物女性為重點的產前門診可能會為這樣的研究包括長期神經發育預後提供最好的機會”.
編譯自:Fetal antiepileptic drug exposure and cognitive outcomes at age 6 years (NEAD study):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