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失眠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內經》認為導致失眠的主要病機是營衛運行失常,陽不入陰(陰陽不能相貫)所致,用“半夏秫米湯”交通陰陽,調和營衛治失眠,開創藥物治療失眠的先河。從此曆經後世醫家不斷發展,中醫對失眠的治療越來越完善。
睡眠障礙的國際分類標準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和繼睡困難;第二類,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賴床”,在臨床上被稱為發作性睡病;第三類是指不正確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嚕、呼吸暫停、夢驚、驚跳、夢遊和莫名其妙的夜醒等。
中醫睡眠機製是: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所以夜晚應該在子時(21-23點)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因為按照《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所以夜半應長眠。
成年人一般保持6個小時左右睡眠時間就夠了,而青少年,由於生長發育的需要,睡眠時間應比成年人多一點。如果睡眠時間達到6個小時依舊有疲勞感,可適當延長睡眠時間。但也要考慮影響睡眠質量的外界因素,比如睡眠環境是否安靜、睡眠多夢等。而有些人睡了10個小時甚至12個小時依舊感覺睡不夠,這種人可能是氣虛,這種情況需要接受治療。、
很多人平時都有趁著午休時間打盹或者午睡的習慣,但通常時間在十幾分鍾到一個小時。長假期間,由於沒有了下午上班的壓力,有些人中午一睡就是幾個小時,醒來直接吃晚餐。這樣很不好,因為午睡超過一個小時就會進入做夢階段,全身肌肉張力消失,如果此時醒來,就會酸軟無力。一般建議平時午睡半個小時左右,周末、假期多睡的話,最好控製在兩個小時左右。
養生最重要最關鍵的首要標準就是睡眠質量的好壞。一個人隻有擁有良好的睡眠,在每個清晨醒來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去麵對新的挑戰;隻有擁有良好的睡眠,才會擁有健康的體魄。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