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利瓦斯塔瓦(Srivastava)等發現,多發性硬化(MS)患者血清中存在針對鉀通道蛋白(Kir4.1)的特異性抗體,提示針對該抗體的體液免疫途徑可能參與MS發病[《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但尚存如下疑點:① 該試驗中MS患者均為血清Kir4.1抗體滴度升高,僅2例患者腦脊液(CSF)Kir4.1抗體滴度升高,這與MS患者寡克隆帶出現在CSF而非血清中的現象不符;② 血清中Kir4.1抗體如何進入腦內致病的機製尚未闡明;③ 抗原Kir4.1與水通道蛋白4(AQP4)分布非常接近,而AQP4與視神經脊髓炎(NMO)的發病密切相關。該試驗並未檢測NMO中Kir4.1抗體表達情況,故缺乏直接證據證明該抗體與MS發病特異性相關。該研究結果有助於解釋臨床上部分MS患者用利妥昔單抗治療具良好療效,但Kir4.1與MS發病的關係有待進一步闡明。
關於MS治療,完成了2項口服藥物的臨床隨機雙盲Ⅲ期試驗,均發表於NEJM。
Laquinimod試驗(ALLEGRO) 共納入24個國家139個中心1106例複發緩解型MS患者。治療組予laquinimod 0.6 mg/d ,隨訪24個月。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每年複發率較低(P=0.01),且磁共振成像(MRI)顯示,治療組每年新增、新發或增大的病灶較少(P<0.001)。主要不良反應是轉氨酶升高,但在停藥後或2個月內均恢複正常,無肝功能衰竭。
CONFIRM試驗 富馬酸二甲酯(BG-12)具抗炎和細胞保護作用。該試驗入組複發緩解型MS患者1430例,比較BG-12(240 mg bid,240 mg tid)和安慰劑及醋酸格拉替雷降低MS年複發率情況。結果示,BG-12 240 mg bid和tid分別降低年複發率44%和51%(P均<0.001),醋酸格拉替雷降低年複發率29%(P=0.01)。MRI示,BG-12能顯著減少新發或增大的病灶(P<0.001)。主要不良反應為潮紅和胃腸道反應。
百健艾迪(Biogen Idec)公司回顧性研究了212例使用那他珠單抗治療MS後出現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PML)的患者。結果顯示,若血清抗JC病毒抗體為陰性,那他珠單抗治療MS後出現PML的風險率為0.09/1000;若抗體為陽性,則風險率為11.1/1000。該研究發表於NEJM。